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水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全国低碳日来啦 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与技术实现这些突破→
今天(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记者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了解到,过去十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和行动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十年来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36.7%
根据初步核算,2022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36.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7.5%,比2012年提升7.8个百分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同时,森林覆盖率也获得较大提升。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已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这些看得见的变化,离不开顶层设计的逐渐完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徐华清:
过去十年来,我们印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出台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应该说碳达峰、碳中和的一揽子政策、行动及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减污降碳等六大领域以及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四大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已基本形成;此外,绿色消费、财政、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也在逐步完善。
可再生能源规模与技术取得双突破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提升,为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福建平潭海面,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正在开展并网发电前最后的调试工作。建成投产后,风机转动1圈可发电34.2千瓦时,相当于三口之家7天的使用量,将成为全球已投运的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在库布齐沙漠,全球最大的风光基地正加紧建设。上百台大型工程机械,每天完成200亩沙丘平整。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前,一期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将实现并网发电。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水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每天发电1亿多度,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更是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储能设备也在加速跟进。2022年全国新开工批复48个抽水蓄能项目,相当于“十三五”五年的总和,新型的电池储能技术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将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进行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徐华清:
尤其是以锂电池为代表的储能,能量密度跟十年前相比提升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了50%,寿命也大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