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科技
欧洲如将锂列为有毒物质恐失电池产业竞争优势
2023-02-06 13:48:33 | 作者: | 来源: 农村经济网

锂是电池的重要成分,也是各国推动能源自主与转型过程的关键原物料。图片来源:David Baillot/UC San Diego Jacobs School of Engineering

德国政府于2022年大力补助瑞典商Northvolt在德国北部建立大型电池制造厂。图片来源:Northvolt

中国在锂与锂电池的生产制造都占有绝对优势。图为中国电动车龙头比亚迪(BYD)的电动车电池模块。图片来源:DKMcLaren(CC BY-SA 4.0)

据环境信息中心(黄思敏 编译;许祖菱 审校):全球对电动车、笔记型电脑、智慧型手机、储能的需求上扬,锂电池生产的重要性也跟着倍增。正当欧盟大力推动电池「欧洲制造」之际,欧洲电池产业的前景却陷入混沌不明。原因是欧洲化学总署(European Chemical Agency,ECHA)指出锂盐具有毒性,欧盟须确认是否要将锂列为毒性物质。但这项决定恐会冲击欧洲的电池产业与能源转型,欧盟二度拖延,仍难以做出最后决定。

锂列为有毒?欧洲恐失电池产业竞争优势

欧洲化学总署风险评估委员会于2021年9月指出,研究显示碳酸锂、氯化锂、氢氧化锂这三种锂盐对孕妇及胎儿具有潜在毒性,应标示具有生殖毒性(reproductive toxin)。欧盟执委会原订2022年对锂的毒性认定做出最终决议,但至今未能定案。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欧盟执委会试图淡化这项决定的影响,声称这只不过是一纸贴在产品上的警告标语,但业界却不这么想。业界担心,欧盟若将锂列为有毒物质,管制规范势必冲击电池业的发展与投资。

2022年6月,全球最大锂矿商Albemarle就先示警,若欧盟宣布锂为危险物质,Albemarle将被迫关闭德国厂。紧接着在8月,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锂生产大国也提出呼吁,希望欧盟不要将锂认定为有毒化学物质。

根据外电报导,全球高达70%的电池是由中国生产、近半数的锂元素是在中国境内精炼。若欧盟将锂列入管制,将变向提升中国在电池及电动车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锂和稀土已取代天然气和石油,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核心」,欧盟执委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于同年9月重申锂的重要性。他指出,90%的稀土与60%的锂都在中国生产制造,这对欧洲并非好事,因此他将推动《关键原物料法案》(European 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以提升电池在「欧洲制造」的占比,降低对进口金属的依赖。

目前,芬兰、德国、葡萄牙等欧盟国家都已展开境内锂矿的开采与炼制。欧盟执委会表示,仍须进行更多科学研究及跨部门协商,才能做出兼顾人体健康与环境永续的决策。

欧盟新电池法案重大进展确定回收再利用具体目标

就在锂认定陷入胶着之际,去(2022)年12月上旬,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对「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达成临时协议。待两单位正式批准生效后,这将成为欧洲第一个针对电池完整生命周期的立法管制,用以确保电池从生产、回收、再利用的过程均符合安全性、永续性。

协议包含以下具体目标:一、生产者的废电池回收率于2027年前达到63%、2030年前达到73%;二、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轻型交通工具(LMT)废电池的回收目标则为2028年前达到51%、2031年前达到61%。

该协议也规范2027年从废电池回收再利用的锂要达到50%、在2031年达到80%。目标期程可视市场与技术的发展、锂的供应状况而调整修正。

捷克环境部长玛丽安.尤雷契卡(Marian Jurečka)表示,新规范有助提升欧洲产业竞争力,让废电池适当地回收再利用,以确保有毒物质不外流。

环境安全与产业前景陷两难锂认定再延迟

不过,欧盟执委会并未在2022年确认锂是否列入有毒物质。《华尔街日报》指出,这已是第二度的延迟。

业界专家认为,锂若列为有毒物质,将会增加安全处理成本。欧洲电池公司也表示,美国2022年通过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正大举鼓励电池与绿能投资,若欧洲环境不利电池产业,相关投资恐转往美国。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