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科技
互联网的“套路”要少一些 要尊重用户的合法权益
2022-12-26 09:43:48 | 作者: | 来源: 农村经济网

集中整治强制、捆绑下载安装,全面净化页面呈现,从严整治频繁弹窗、强制分享……中央网信办近日部署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对互联网上一些“套路”用户、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展开精准打击。

近年来,从社交娱乐到购物出行,各类APP、小程序、快应用等层出不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五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232万款。然而,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的同时,一些应用程序提供者却动起了“套路”用户的歪心思,各种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给有关乱象提供了滋生扩散的空间。
 
不少“套路”背后,是对“流量至上”的盲目追逐。一些人在产品影响力不足等情况下,为追求流量变现,不惜大打“擦边球”,甚至以身试法,以违法违规的方式牟取暴利。有的移动应用程序以赚钱为幌子欺骗用户下载使用,等用户“上钩”后又设置各种提现障碍;有的移动应用程序关闭、退出等按钮失灵,未经用户同意自动下载安装;还有各种“山寨APP”以假乱真,欺骗用户访问下载、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从页面伪装瞒天过海,到诱导点击暗度陈仓,花样百出的各种“套路”,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严重侵害用户的合法权益。
 
拒绝“套路”,要从维护用户说“不”的权利做起。一方面,用户遭遇“套路”后,常常面临维权成本高、举证难度大等困境,在大量的“微型”侵权面前颇感无奈。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移动应用程序,监管治理也面临执法、技术等难题,这让一些开发者或平台在暴利面前心存侥幸。正因此,既要帮助用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也要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持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升技术监测能力,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才能让各种“套路”无所遁形,助力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
 
标本兼治,“守底线”更要“拉高线”。面对商业竞争,获取流量无可厚非,但如果依靠“套路”来欺瞒用户,就破坏了市场运行的规则、挖空了行业发展的根基。“科技向善”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那些经过大浪淘沙最终在市场站稳脚跟的案例反复证明,过硬的产品实力和优良的服务质量,才是赢得用户口碑、获得长足发展的正途。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不仅是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事实上,那些将用户权益抛诸脑后者,也终将被用户抛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随着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监管部门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有关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不断压实,移动应用程序领域存在的各种乱象正逐步得到有效遏制。今天,移动互联网日益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全面规范移动应用程序在搜索、下载、使用等环节的运营行为尤显必要。应当凝聚共识、汇聚合力,让“套路”再少一点、真诚更多一点,携手打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更干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环境,更好维护广大用户合法权益,为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注入正能量。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5 版)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