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前9月城镇新增就业65.21万人 已完成年度任务95.9%
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三年行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今年以来,我省积极谋划经济转型与稳定就业相互促进的政策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1—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21万人,同比增长5.13%,已完成年度任务95.9%。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合理区间,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产业变迁释放就业新需求
产业是就业的保障,就业是产业的支撑。随着新兴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传统产业转型的加速,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引领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大量就业新需求。
10月20日,2023芜湖首位产业专场人才招聘会在神山公园举办。本次专场人才招聘会聚焦我省首位产业——汽车产业,参加招聘会的近400家企业中首位产业企业占比约三分之一,提供研发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岗位4600个,大部分年薪在10万元以上。
此次招聘会全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协同联动,线下汇聚近400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揽才,提供1.2万个优质岗位,线上在安徽公共招聘网芜湖站开设专栏,归集发布岗位信息,并设置了网络直播间,多家重点企业HR直播“带岗”。据统计,此次招聘盛会共吸引市内外200多所高校的2万余名毕业生现场求职,网络直播间浏览量更是超12.48万人次,线上线下共收到简历11000余份。
招聘会现场设置了政策宣传、职业指导、档案服务、创业指导、“新徽菜·名徽厨”美食品尝等服务专区,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扶持政策、社保参保缴费等咨询解答,同时邀请职业指导专家现场进行一站式就业指导,提供面试指导、简历诊断、职业生涯规划等悉心服务,吸引了大批参会人员驻足。
芜湖还对预约报名并来芜参加此次招聘的市外普通高校2024届毕业生发放1000元面试补贴,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积极投身首位产业现场。还创新开展打卡领文创好礼、抽选发放100万元城市体验券等活动,更有外卖优惠券可领,好吃好玩“职”等你来。
“当前芜湖正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2023芜湖首位产业专场人才招聘会既是产业与人才的精准对接,更是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芜湖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升级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成为行业转型驱动力,新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根据省劳动就业服务局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安徽省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需求最旺60个职业排行,“首位产业”领域用工需求较大,汽车生产线和汽车零部件职业需求旺盛。第三季度汽车制造及其关联职业需求旺盛,其中,汽车生产线和汽车零部件两个职业需求人数本季度分别达1.3万人和0.5万人,比第二季度分别增长14.2%和24.8%。
优质服务让更多学子扎根安徽
金秋十月,各地秋招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开展中。
10月24日下午,“合肥千企万岗请您来”招聘活动正式启动,首场推介在中国科大举行,诚挚邀请更多同学从“学在合肥”到“留在合肥”。
脚下即热土,何须去远方。抓科创比较拼、产业感知力比较强、包容度比较高、年轻人比较多……如今的合肥,省内外人才无论是想从事科研,想进入企业,还是想自主创业,合肥都有众多平台和机会供选择。
本次中国科大首场推介活动,蔚来汽车、国轩高科、大众安徽、科大先研院、皖维集团、科大讯飞等50家有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岗位4090个,涉及人工智能、机械设计、软硬件工程师、行政管理、金融等众多热门岗位,展台前咨询应聘的学生络绎不绝。全程通过新华网等媒体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过2200万人次,线下接收简历3100多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超过900人,其中,博士167人、硕士642人、本科92人。
“进校园、面对面”的招聘形式效率高、对接精准,近年来合肥市相关部门与高校加强衔接,组织好每一场推介活动,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好找工作、找好工作”。
据悉,“合肥千企万岗请您来”招聘活动携手3300余家企业,将拿出4万多个优质岗位,深入校园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由合肥市领导带队的7 个工作组,也将分赴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长春等省外 15 座城市、41 所高校,开展“招引人才”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活动期间,合肥还将通过座谈或上门走访,诚邀各地皖籍人才、师生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家乡建设;开展“青春合肥志愿推介官”选聘,邀请参与活动的学子,免费品尝地方特色糕点,近距离感受合肥非遗魅力。
校企共建促进人才供需匹配
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汇聚更多企业、资本、人才……日前,黄山市启动“才聚黄山 智汇皖南”2023年大黄山旅游人才交流对接暨“金秋招聘月”活动。
此次活动突出校企共建,建成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安徽皖南旅游人才市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立黄山学院旅游学院等3家院校联络点,集聚旅游行业人才,搭建大黄山域内文旅人才队伍培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政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是专业与产业的“同频共振”。近日,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举办了政校企合作共建签约仪式,蜀山经开区与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新华学院6家高校签订了校地共建合作协议,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合肥网达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开发区企业代表,由6所高校分别授牌“产学研合作基地”。
说起校企合作,不能不提起阜阳技师学院。目前,阜阳技师学院走出了一条具有阜阳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道路,实现了“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三转四像”办学模式,并先后与航天科工二院、奇瑞集团、江淮集团等150多家企业开展以生产型实训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8%以上,已发展成为我省培养技工、预备技师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促进人才供需匹配,要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激发新型人才潜能。近年来,我省加强政、校、企三方在行业、产业和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建人才队伍,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所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