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资讯
近距离感受“天一号”等重型架梁船引领中国桥劈波斩浪的豪迈征途
2023-10-06 10:16:04 | 作者: 胡祎 张静 | 来源: 湖北日报

  近距离感受“天一号”等重型架梁船引领中国桥劈波斩浪的豪迈征途

  “大桥海鸥号”在平潭跨海大桥施工。 (通讯员 张静 摄)

  10月3日,伶仃洋上,浪奔潮涌。刚刚完成深(圳)中(山)通道架梁任务的“天一号”运架一体船静卧海面,待休整后将继续前往建设中的浙江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架梁。

  世界级桥梁跨江越海,背后离不开超大型施工船的贡献。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中铁大桥局海上船舶施工舰队,近距离感受“天一号”等重型架梁船引领中国桥劈波斩浪的豪迈征途。

  海面波涛汹涌,“天一号”稳如平地

  海上架桥就像“搭积木”,起吊装备直接关乎单孔桥面跨度。说起“天一号”,船长汪楚杰形容:“它像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兵’。”

  从2006年4月下水,“天一号”先后完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浙江象山大桥、港珠澳大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广东深中通道等一系列海上超级工程架梁任务,为大桥局建功四方立下汗马功劳。

  就在刚刚全线贯通的广东深中通道,“天一号”多次完成2000吨、3000吨、3200吨箱梁的架设任务。在这里,“天一号”攻克了梁体超宽、超长、超重、超高及较差的航道和施工水域等苛刻的施工难题,顺利平安地架设梁体293榀,成桥约17公里。

  “天一号”总长93.4米,型宽40米,型深7米,最大起吊重量为3600吨,最高起吊高度为64米。站在它的旁边,就如同站在30层高楼的下边。“稳”是海上架梁的关键,副船长骆晓杰介绍,船稳,梁片才稳,才能实现梁片与梁片间的精准对位。

  记者曾经多次现场见证“天一号”海上架梁。在世界上单体最重的混凝土箱梁架设中,数十层楼高的“天一号”在海面稳如平地,20多名船员各就各位。随着现场施工总指挥一声令下,8组大功率卷扬机同时启动,重达450多吨的吊具稳稳上升,吊起3200吨重的箱梁,相当于2100辆小汽车的重量。大约1小时后,架设完毕。

  2016年10月25日,“天一号”首次跨出国门,经历29天航行,抵达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位于热带季风区,“天一号”在海面上经受住了飓风、洪水频发考验,顺利完成6公里的桥面架设,为孟加拉国“梦想之桥”立下功绩。

  大型海上装备,变海上施工为陆地施工

  70年前,新中国第一代桥梁船舶人只能设计建造一些技术简单的驳船、泵船、定位船,能驾驭的起重船,最大起重量仅30吨,那时候中国也还没有一座跨越海洋的桥梁。

  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敏回忆,那个年代社会资源有限,建桥一切靠自己。当时现场供电靠发电船,供风吸泥由工作船负责,并没有专业的施工船舶。因此,当时整个国家并不具备建造特大型桥梁的能力。

  中铁大桥局在内部悄悄启动了桥梁施工类船舶的设计、试验,并寻找合作厂家一起生产,但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直到21世纪初,我国启动跨海大桥建设,超大型海上施工船舶的研发、制造也进入了加速期。

  2005年,为适应海上装配化施工需要,最大起重量2500吨的“小天鹅号”、最大起重3600吨的“天一号”相继问世,服务于上海东海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2017年1月,国内起重量最大3600吨、起升高度最高110米的双臂起重船“大桥海鸥号”下水,与“天一号”形成搭档。

  “正是有了这些大型海上装备,我们才能变海上施工为陆地施工。”张敏说,大国重器是国家的根本能力所在,作为“建桥国家队”,中铁大桥局将持续在桥梁产业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夯实硬实力。

编辑:璐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邮箱地址:xyxxfc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