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资讯
春节临近 童年记忆腊月磨年豆腐 河南东方宇亿置业牛宪运登封捐校车
2020-01-10 12:38:19 | 作者: | 来源: | 我要分享

  推荐阅读:河南东方宇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牛宪运向登封市东华镇第二幼儿园捐赠校车传递爱心

  河南文化产业网1月10日消息:庄户人家,豆腐是逢年过节一道必不可少的待客菜。我们这儿豆腐论桌数,因为做出来的豆腐放在小方桌上刚好是一桌。人们平时吃豆腐都是拿黄豆换,但谁家也不舍得换这么多,一桌豆腐转一个村甚至几个村子才能卖完,谁家十天半月吃一次豆腐都算是打牙祭了。

  □吴继红

  腊八祭灶,新年来到。早些年,腊八一过,村里便零零星星响起了鞭炮声,年的序幕也拉开了。家家户户忙着扫院子、备年货、剪窗花贴春联……其中还少不了一件事:磨年豆腐。

  年豆腐磨早了不行,须得过了腊月二十。拣一个晴好的日子,女人们拿个大簸箕挑拣出个大饱满、没有虫眼的黄豆,放在清水里泡得白白胖胖的,再掂着泡黄豆的洋铁桶去排队磨豆腐。

  可别小看磨豆腐这门手艺,做豆腐要想好吃得眼疾手快,一看老灶台烧火的火候,二看点石膏的分寸,三看做豆腐的水。我们村三家做豆腐的,数王老五做出来的豆腐最好吃,这就是他的功夫,眼力好,手头快。他那时二十来岁,人勤劳本分,做的豆腐好吃不说,量也给的足,秤杆子总是撅得高高的,生意自然也比别家好些。

  王老五的豆腐磨得好,吆喝声更是一绝。别人卖豆腐吆喝“豆腐——热咧”或“割豆腐——”他则吆喝:“呃——豆腐——”那个拖长了音的“呃”字中气十足,一唱三叹,一个字就拐了好几个弯,在胸腔里一路婉转而来悠长绵远,在半空中却又停顿那么一下子,把人的心揪了,跟随他的吆喝声起伏……

  王老五靠着他的好手艺,挑着豆腐担子四里八村吆喝着,自己攒钱成了家,还生了俩大胖儿子。

  王老五家的豆腐坊设在他家东屋,一个小小的马达,一盘石磨,一个乌黑的灶台和一个三尺口径的大铁锅,就是他磨豆腐的全部家当。老人们说,最初王老五的小石磨是靠毛驴拉的,后来才有了电机。每当过了腊月二十,王老五就不再挑着豆腐担子去集上和四里八村吆喝着卖了,而是坐等买主。很快,他家狭小的院子开始热闹起来。从天刚麻麻亮到昏天黑地,就没个停歇的时候,小马达嗡嗡地响着,石磨眼儿里汩汩地流淌着雪白的豆汁儿,老灶台总是吐着火舌,院子里也从早到晚都弥漫着豆香味儿。

  磨豆腐第一步是把泡好的豆子磨成豆汁,再把豆汁倒入大铁锅里烧开,然后趁锅大滚时用事先化好的石膏点上。等锅里的豆汁开始变成凝脂一样光滑的小块时,再把它倒入一个铺着滤巾的四四方方的木格子里,上面压上重物,等滤去多余的水分,这豆腐就算做成了。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不分层次又比较省事,所以叫作“懒作豆腐”。此外压豆腐还有一种情形:倒一层豆腐脑铺一层滤巾,等豆腐完全成型后,再用扇刀切割成四四方方的若干块,这样压出来的豆腐叫作千层豆腐。王老五平时磨的豆腐有千层也有懒作,过年磨年豆腐的人家多,忙不及,一般都是“懒作”。

  庄户人家,豆腐是逢年过节一道必不可少的待客菜。我们这儿豆腐论桌数,因为做出来的豆腐放在小方桌上刚好是一桌。人们平时吃豆腐都是拿黄豆换,但谁家也不舍得换这么多,一桌豆腐转一个村甚至几个村子才能卖完,谁家十天半月吃一次豆腐都算是打牙祭了。过年时却是家家户户都要磨上一整桌的,自己吃,送给城里的亲戚朋友,做油豆腐、晒豆腐干……只有到了每年腊月做豆腐时,大人孩子才可以好好地过一把豆腐瘾。

  每当磨年豆腐时,大家围拢在王老五家的小小院落里,互相帮忙扫磨眼儿、提水、烧大锅、压豆腐,然后不拘谁家的豆腐开锅了,大家拿碗过去喝碗豆汁、喝碗豆腐脑,或者趁热调一碗嫩嫩的热豆腐……人们端着海碗蹲在磨道旁、灶台前,一个个吃得脑门冒汗、红光满面才心满意足。等肚子里豆腐菜垫了底、有了些许油水的时候,已经是阴历腊月二十八九,年也来了,鸡鸭鱼肉终于开始登场,另一场关于吃的盛宴才真正拉开序幕。

  如今,王老五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他不磨豆腐也已多年,为了给儿子盖楼娶媳妇,听说他去了邻村的建筑队。我去年见到他时,他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只在说起当年他的豆腐时,眼里才闪现出光彩来。

  又要过年了,便怀念起王老五的豆腐来。

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