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成带动农村经济新产业 饲养技术和品种培育成关键!目前我国饲养的肉鸭品种主要有北京鸭、地方麻鸭、番鸭与半番鸭。其中北京鸭的市场份额占比可以达到8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禽产业得以迅速的发展起来,水禽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但在选种育种方面,我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仍然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2019年10月17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2019)中国水禽发展大会暨第二届鸭饲料营养与养殖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新兴县云浮新兴筠城喜来登酒店召开。会上,候水生教授就中国水禽产业技术研究成果与展望展开了探讨。
35亿只肉鸭出栏量,鸭肉消费进入新时代
水禽产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水禽育种与营养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候水生介绍,2018年我国每年年出栏肉鸭约35亿只,肉鹅超过5亿只,生产鸭蛋300万吨,每年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健康鸭肉800万t、鹅肉150万t。
目前我国的肉鸭、蛋鸭和肉鹅产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华东、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的鸭肉、鸭蛋、鹅肉消费量也是最大的,且不同区域鸭鹅肉的消费特点有着显著的差异,呈现出多样性、严格区域性的特点。
北京、广东、广西和云南4个省市以烧、烤为主,北京烤鸭更是成了当地的名菜。还有盐水鸭、板鸭、酱鸭等多种多样的传统鸭肉食品。此外,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鸭舌、鸭脖、鸭掌以及鸭胸肉加工品等分割、加工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增加了鸭肉产品的附加值,鸭肉消费进入新时代。同时,不同类型的鸭肉、鹅肉类食品需要不同生产性能特点的品种提供原料支撑。
育种技术是关键,品种发展潜力大
目前我国饲养的肉鸭品种主要有北京鸭、地方麻鸭、番鸭与半番鸭。其中北京鸭的市场份额占比可以达到80%。如今北京鸭遗传育种技术已有RFI选种技术、超声波活体快速测定北京鸭胸肉厚度和皮脂厚度技术、鸭基因功能定位与选种技术等。
在经过新品种的选种、测定、研究以及培育后北京鸭品种一般分为2种类型。其一是肉脂型北京鸭品种,生长速度快、皮下脂肪厚、皮脂率高,适合加工北京烤鸭和广东烧鸭类食品;其二是瘦肉型北京鸭品种,胸腿肉率高、皮脂率低,适合加工咸水鸭、板鸭和卤鸭类食品。
而肉鹅品种的养殖则是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地方性特点,肉鹅品种资源丰富,如两广地区的狮头鹅、马冈鹅,浙江白鹅,皖西白鹅等。但如今肉鹅的新品种选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种配套系还处于摸索阶段,生长速度、抗病性等方面还需更多的研究。
饲养技术升级,支撑水禽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传统的肉鸭、蛋鸭、肉鹅饲养方式以小规模农户分散饲养、经营为主体,工业化程度低。而近10年来,受市场、环保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水禽业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者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肉鸭、蛋鸭、肉鹅的养殖方式业迅速由水养转变为全室内、离水旱养模式,促使了多种新型饲养方式与饲养技术的出现。其中,鸭网床加发酵床饲养方式、蛋鸭笼养方式在中国发展迅速。
采用网床加发酵床饲养,其目的是将鸭的排泄物在有氧发酵条件下,直接转变为有机肥,降低鸭排泄物对环境、水源的污染。彻底解决了鸭舍内空气污浊、肉鸭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实现了0排放。
除此之外,生物床饲养的饲养方式将肉鸭养殖于厚度约45-55厘米的生物垫料床上,可预防肉鸭感染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肉鸭多层立体笼养技术则大大缓解了养殖土地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