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以来,郑州120中心共接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电话高达3490通。
冬季心脑血管患者激增,如何预防?医生这样说。
现状:冬季心脑血管患者激增,今年有“不同”
来自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数据,十月份以来,120中心共接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电话高达3490通。
郑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东伟称,每年进入冬季后,心脑血管患者都会呈现出激增的态势,“今年大致情况也是如此,但和往年相比人数明显减少,”主要是疫情的原因,市民外出的时间变短,病情得到了相对缓解,其次是人们的防疫意识普遍提高,病情发作抱有侥幸心理,觉得“扛一扛”吃个药就好了。
“往往抱有侥幸心理的患者,到最后来医院就诊时病情已经被耽误了,”杨东伟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这样往往得不偿失。
疑问:年轻人误解,“心脑血管病是‘老年病’,和我没关系。”
据了解,心脑血管疾病在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杨东伟特别指出,“目前40岁左右到50岁左右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力军’,这类人群所面临的工作压力,照顾孩子、养老负担、吸烟喝酒不良嗜好等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有不少年轻人会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误解,认为它是”老年专属病,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临床上遇到这种案例太多了,年纪轻轻得了冠心病,来医院就诊检查出来还一脸不可思议。”杨东伟说道。
楠惠今年27岁,在某教育机构当英语老师,据她说,最近半个月频繁发生胸闷、胸痛的感觉,“晚上睡觉总觉得喘不上气儿......”
杨东伟初步怀疑楠惠是得了心梗,“她所呈现的病情是心梗的特征,但看到她年龄的时候,我犹豫了,才27岁,太年轻了,还没有结婚,不像是得冠心病的年龄。”
经过1小时漫长的等待结果,楠惠被证实确实是患了心梗,为进一步诊断病情,楠惠接受了心脏造影检查,“造影后发现血管好好的没有任何问题,最后发现是冠脉痉挛。”杨东伟说道。
据杨东伟介绍,楠惠的病状是典型的情绪过于激动,日常压力过大,从而引发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过度痉挛等应激反应。
建议:杜绝很困难,提前“干预”有必要
杨东伟说,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所以预防工作可能无法彻底杜绝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及时地提前“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他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善日常生活,要从饮食、睡眠、锻炼等习惯入手。少盐少油,通常来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三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高危人群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者是预防的重点,例如血压升高会加重心脏负担,血管痉挛会导致缺血。
第二,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定时定点吃药,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就医问诊。
第三,做情绪的“主人”,睡眠不佳、失眠、过度劳累、焦虑和情绪激动等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诱因,选择适当娱乐节目放松心情,进行户外散步舒缓心情。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同时也可以改善身体的不良症状,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展。
第四,随身携带“救命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第一时间服用药物,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加重病情。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