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本土设计的端粒 DNA 序列(称为“Telobaits”)和高度先进的 DNA 测序技术,科学家们现在可以精确地确定个体的单个端粒长度。这项技术有可能用于衡量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对解决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影响。图片来源:Duke-NUS 医学院的 Javier Koh 博士
众所周知,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帽子,保护我们的遗传物质免受细胞磨损的冲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短和磨损。生活方式、饮食和压力会加剧这一过程,导致端粒保护提前丧失,并增加早衰和疾病(如癌症和心脏病)的机会。
迄今为止,基于端粒长度测量生物衰老的方法受到限制,因为它们只能确定 DNA 片段池中的平均端粒长度,或者它们非常耗时并且需要高技能的专家。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个体端粒的长度可以为开发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打开大门。
杜克-国大医学院、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 (NHCS) 的科学家以及新加坡、中国和美国的同事最近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了一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单个端粒的 长度。
Duke-NUS 癌症与干细胞生物学项目研究的高级作者 Li Shang 副教授解释说:“我们应用了一种新方法,它使用 DNA 序列——我们称之为‘telobaits’——来锁定大量端粒的末端DNA 片段池,就像在池塘里钓鱼。然后,用特定的类似剪刀的酶,我们将端粒从池中剪下来。
“使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我们能够读取包含每个端粒的 DNA ‘字母’,从而使我们能够非常精确地测量它们的长度。”
该团队在使用人类细胞系和患者细胞进行测试时成功地验证了这种方法。有趣的是,测序结果显示,端粒某些部分内的基因序列(称为端粒变异序列)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基于这一见解,我们未来的研究领域是可能使用端粒变异序列作为生物鉴定的手段,这可能对扩大法医学领域有用,”Assoc 说。李教授。
该团队认为,这种新方法可以用作个体层面人类衰老和疾病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也可以用于生活方式、饮食和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人口层面研究。
该研究的高级合著者、NHCS 心脏病学系高级顾问兼 SingHealth Duke-NUS 心血管科学学术临床项目副教授 Angela Koh 副教授评论说:“这种端粒长度测量方法是一种衰老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从临床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了解与衰老相关的临床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
“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临床医生和生物医学科学家可以取得什么成就,将复杂的实验室方法引入更简单、可量化的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在未来用于更广泛的临床实验室。”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