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行业
永城市李寨镇:传承红色记忆 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2019-10-24 18:39:51 | 作者: | 来源: | 我要分享

  10月18日,记者走进永城市李寨镇,只见主街道上挂满“红色故里、魅力李寨”宣传标语,一处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记录了光辉的革命历史,播撒着红色文化的“种子”。

  展现着老一辈革命家在李寨镇周边地区生活战斗光辉历程的抗大四分校旧址和红色文化廉政教育馆;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简史、永城革命斗争简史、李寨镇革命斗争创业史的党史馆;印刻着党的一大至十九大内容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党代会微观园;根据红军长征途经地和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战斗的时间节点循序布置的红军长征微观园……近年来,李寨镇以红色记忆为主题,全力打造的以“一校二馆二园”为核心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人们了解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李寨镇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在红色基因传承中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谱写着新时代乡村发展新篇章。

  “现在村里道路平整宽阔,到处干干净净,村民整体素质都比以前高了很多。”麻冢集村村民周开平告诉记者。他所说的这些变化正是李寨镇推动“四大攻坚”、改善人居环境取得的成果。

  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在全市还没有全面推开厕所革命时,李寨镇就先行一步,在苏暗楼村搞起了试点。目前,全镇已完成4486套新式厕具的安装,环境和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保洁工作名列前茅。2016年,该镇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垃圾热解中心,有效解决了垃圾污染问题。同时,镇里配备了150名保洁员,实现了行政村垃圾清理100%覆盖,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道路整修有效开展。按照“因村制宜,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全员参与,能者多劳”的原则,全镇共捐款200多万元,修水泥路30多公里,80%以上的行政村已完成任务。

  移风易俗成效显著。为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李寨镇充分发挥各行政村高标准基层组织服务场所的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宣讲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用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激发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推动乡村振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挖掘红色资源的出发点。”李寨镇党委书记梁素华说,“如今‘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氛围已然形成,乡村振兴正在稳步推进。”

  □本报记者王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

  “那时候,老百姓和四分校干部、学员可亲了,老百姓有啥吃的,自己不吃都要给他们送去。彭雪枫将军好得很,不能看老百姓受苦,他带着新四军帮老百姓挖沟排水解决了水患问题。你看,那个就是。”10月18日,永城市李寨镇麻冢集村96岁的村民宋启胜说,俺们叫它新四沟,那是老百姓念新四军的情呢。

  顺着老人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湾清澈的渠水,渠边杨柳依依,四周竖立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等宣传牌……

  “有女不嫁李家洼,大水淹了不能走娘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前李寨镇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当年这里十年九淹,百姓饥寒困苦、流离失所。为了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农业生产,1940年,彭雪枫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克服种种困难,利用作战间隙,挖成了一条约10公里长的大沟,从李寨镇李寨村,经皖北涡阳县新兴集,最后通到淝河。当年,这条沟渠就解决了当地的水患问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牢记共产党、新四军的恩情,当地老百姓把其命名为新四沟,并在李寨立碑纪念。后来碑被敌人破坏,但这种鱼水深情已深深根植在老百姓心中,此沟也成为军民团结战斗的胜利沟。

  回想起当年的情况,宋启胜老人连连称赞:“共产党好啊,让我们翻了身,过上了好日子。”

  宋启胜在十七八岁时便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学习,并成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成员。学校的干部、学员除了打仗、教学,还经常帮农民打扫卫生、担水、干农活。

  “那时的学员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吃苦耐劳。”宋启胜说,“在当时的政治教学中,学校要求学员联系边区斗争实际,参加各项中心工作。当年,我们一边学习毛泽东《论政策》中关于减租减息的有关论述,一边深入实地帮助群众搞好减租减息。”

  “当时,彭将军就在我们村周围献老人家中办公。老人生前经常对我说,彭将军带领的新四军待人温和、打仗英勇,一心记挂老百姓的冷暖。彭将军卖马度饥荒的故事更是传为美谈。”麻冢集村村民周开平告诉记者。

  1939年春,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直属队东征进驻永城西南的书案店。正值春荒季节,人民衣食无着、苦不堪言,部队也面临多方反动势力夹击的窘境,吃了上顿没下顿。为解决群众和部队缺粮少食的问题,彭雪枫将随自己征战多年的枣红色战马及其他马匹卖掉,缓解了群众和部队的困难。当地一位开明大地主被彭雪枫的义举所感动,自愿献粮百余石给部队,广大群众中也兴起了捐献钱物、踊跃参军的热潮。在芒砀山区坚持抗日的民族英雄鲁雨亭,听说了彭雪枫卖马的事,十分感动,特意将一匹号称“火车头”的青白色战马送给彭雪枫。

  时至今日,新四沟的清水依旧在庇护着这里的一方百姓。浓浓鱼水情伴着悠长的岁月静静地流淌,红色记忆在一代代李寨人心中传承……

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