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行业
泌阳县的夏南牛凭什么能比普通牛更胜一筹
2022-04-25 08:36:09 | 作者: 杜君 赵一帆 | 来源: 河南日报 | 我要分享
要闻导读:眼下,夏南牛新品系“无角夏南牛”即将育成。肉牛体长将比之前增加15厘米至20厘米,肩颈、外脊等部位可多产肉超过10公斤。
    牛的哪些部位可以搬上餐桌?答案是“几乎所有”。
 
    上脑、眼肉等30多个部位用来制作冷鲜牛肉、休闲食品,牛骨、牛油这些“边角料”则加工成调味料等牛副产品……4月20日,在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牛肉加工屠宰车间里,一头重达1000公斤肉牛正在被“庖丁解牛”般“吃干榨尽”。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屠宰选用的品种叫夏南牛,比普通牛更胜一筹的是,出肉率高、肉质好,背部的雪花肉可达到中国牛肉分割特级标准、日本牛肉分级A4级,在市场上广受追捧。
 
    夏南牛的牛气之处远不止这些。“第一牛”。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黄牛由农耕役用转向肉用成为时代发展大势。然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一个专用肉牛品种。直到2007年,在经历了21年的培育攻关后,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用牛新品“夏南牛”在泌阳县诞生了。
 
    “致富牛”。夏南牛是以法国夏洛莱牛作父本、南阳牛作母本杂交,又将含夏洛莱牛血统50%的杂交牛进行正、反回交培育的。与进口牛相比,夏南牛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耐粗饲、易育肥、肉用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等优良特性,每头牛能为养牛户增加2000元至3000元的收入,因此很快便在当地推广开来。
 
    随着存栏量的不断攀升,国内知名企业恒都公司把目光投向了泌阳。2011年起,恒都肉牛育肥场、屠宰加工厂等项目先后落地,一条肉牛产业链开始形成。
 
    从“第一牛”到“致富牛”,夏南牛育成后推广的首批养牛户齐付庆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齐付庆是泌阳县贾楼乡邱庄村人,最初他只有两头散养夏南牛。“过去,泌阳周边没有肉牛加工厂,牛卖到福建每头要花500元运费,路上体重还有损耗。后来,加工厂建到了家门口,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如今,齐付庆的养牛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每年向恒都公司供应肉牛超过200头,收益超百万元。
 
    如何让这头“致富牛”“牛气冲天”?答案是做大做强“产业牛”。
 
    泌阳县每年列入2亿元夏南牛发展基金和5000万元专项补贴资金,用于养殖补贴、龙头企业扶持、纯种繁育场建设等;依托龙头企业,完成了总投资55亿元的“一园(夏南牛产业园)、两线(两条单班1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线项目)、两基地(两个单体存栏量亚洲领先的标准化肉牛育肥基地)、两场(年产8万吨肉牛精饲料加工厂和年产30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建设。
 
    如今,一条集科研开发、种源供应、规模养殖、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全链条牛产业,助推泌阳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也让越来越多农户像齐付庆一样过上了致富的“牛生活”。去年,泌阳从事肉牛养殖的有10万人,60%以上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牛链条”,预计全县夏南牛产业全口径收入达150亿元。
 
    “产业牛”牛气冲天,种质资源提升也不曾停下脚步。日前发布的《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现代种业提质行动,加强夏南牛等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
 
    眼下,夏南牛新品系“无角夏南牛”即将育成。肉牛体长将比之前增加15厘米至20厘米,肩颈、外脊等部位可多产肉超过10公斤。
 
    “我们计划今年申请新品系审定。届时,中国肉牛品种将再添新丁,夏南牛也将更加牛劲十足,为我国肉牛产业高效发展注入活力。”培育团队主创人员祁兴磊满怀信心地说。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