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关于“买房”的消息比较多。比如,杭州出台了新房产政策,针对有三孩的家庭,可以多一个购房名额,而且在买新盘时,还可以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诚然,很少有政策,能把户口、就业、房子、生育等年轻人最关心的大事捏合在一起的,但是房产政策做到了,也算是大大提升了一把自己的优越感。客观上看,对于一些家庭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然而,能够一次性支付得起房价的家庭,到底有多少?其实我们都是比较心知肚明的吧。
一边是多子女的压力,另一边又是房价的潮起潮落,中间横亘着一个家庭需要负的责任,以及寻求在重担之下的生存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财多议》节目中,专家表示,从2021年10月开始,政策已经开始吹暖风,情况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好,到2022年中的6到10月,房源会比较宽松,房价达到比较优惠的价格,是上车的好时机。不知道,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但从目前不少网友的态度来看,其实大家还算是比较理性的。
在节目中,专家算了一笔账,用一笔固定的资金租房或买房,租房具有投资回报率,然而从房价上涨这个变量角度看,买房更划算。如果是这样,会让那些租房的年轻人产生动摇吗?
尽管这三年来,对疫情的讨论似乎盖过了其他事情,但关注楼市以及买房事宜的人,仍不在少数。只是,能掏出真金白银,迎难而上的人还是很需要勇气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且不说是不是需要掏空6个钱包,作为首付的代价,但究其自身的经济实力而言,如果真的无法跟上消费的速度,那么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教育等等问题,将会是一座座大山,令人无法喘息。
或许,有些人很幸运,因为有足够的资本去支付,那么今年的风向既然是好的,想必也会让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盘算。但若只是为了跟上潮流与趋势,强行去透支的话,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到经济的两难当中。
可是,我们周遭有不少年轻人在“购房”的态度上,仍旧是比较直接的——无论过程如何艰难,至少需要为自己的家去打拼,足够拼,说不定就会在这座城市扎根了呢?
这几天,我还看了一个消息,是一个男生将自己在上海所住的出租屋的照片晒出来了。一时间,引起了热议。
一个由厕所改造的出租屋,面积仅仅5平米大小,原本就不大的如厕空间,被挤压到了极限,只剩下一个蹲坑,和一个洗手台。
只见旁边就是睡觉的地方,一个小小的桌子,只放得下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及一张单人床,床头还放着一个心形抱枕,上面印有男生和女朋友的甜蜜照片。
虽然布局十分紧凑,但空间显出的温暖可能是许多大房间所不可比拟的。可见,家人之间的爱,也不是从面积大小来计算的,住房所关系的,往往是情感停泊的港湾。
这么小的出租屋,让网友纷纷评论的原因是——一个月的租金是1500元。大家觉得,“有独立洗手间,还可以做饭,有空调,已经不错了。”
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生存空间,究竟可以被挤压到什么地步?
比起住在5平米的出租房的情侣,还有一些是住在没有窗户、也没有独立卫生间的过道的挣扎求生的“沪/北漂”,以及那些为了孩子不断克扣自己的父母,甚至还有一些老人正在更窄的角落,根本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
突然觉得,讨论“买房”的可能性的人,都是在生存线上不断奋争,并且不想被时代多抛弃的人。但到底是为了谁?我们真的需要终其一生为了一套房子而活着吗?殊不知,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着落,可以给自己爱的人一个避风的居所,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就其高昂的代价面前,会让不少人退而求其次。
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实现买房的自由,那么,趁着一个好时机入手,未尝不可;但是,我们生活中的真正难题是——在买房的事情上,你需要做的妥协,太多。
我发现不少咬牙买房的年轻人都是因为想要一个“安全感”。但房子在你失去安全感的时候,是无法起到任何作用的。我们在各自的绝望处境中,或许会发现生命当中所需要的,其实是极少的;但欲望又是极大的,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恐怕是留给年轻人的又一个人生哲学命题了。
说到底,抛开生命当中一切虚无的东西,就能收获到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