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到,天上月亮渐圆,人间日历渐半。望着街上琳琅满目的月饼,感觉买家的热情远不及卖家宣传的热情。为何人们对传统节日日渐淡化?是人们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足,还是彼此之间的感情日趋平淡?抑或是......
中秋节上午,正在值班的我接到作家女友的电话,诚邀我参加晚上19点的南阳首届女子拜月公益活动。虽然我下班较晚,并且距离活动地点路程较远,然而,出于好奇心和崇敬感(古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说,拜月是一种庄严神圣、祛病祈福、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彰显女子地位的祭祀活动之一),便欣然允诺。
下班后,匆匆租了汉服,接上老母亲一同前往。急匆匆赶赴南阳预定的世界月季大观园。刚好赶到,文艺演出已经奏响了活动的序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女作家们身着唐装,情景朗诵了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秋节的月亮》、《故乡的仲秋》等作品,带我们领略了如诗如画的中秋夜。
当晚20点左右,伴随着恢弘大气的古风音乐,神圣而庄严的拜月仪式在月季湖一侧的水街附近举行。皎洁明亮的月光下,大香案已经设好,上面摆放着香炉、“月神”牌,摆满了月饼、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香案不远处,十几名“皇家禁卫”举着仪仗旗凛然而立,后面是由300余名身着汉服的女子组成的拜月队伍,双手相握放在腹前肃然伫立,我和老母亲也随同入列,此时仿佛置身于汉唐盛世。
司仪宣布拜月开始,几位身着盛装的“仙子”走向香案,请月神、三上香、三祭酒,随后主祭人高声诵读祝文:“时维辛丑中秋,吾辈后学齐聚世界月季大观园。以肃然之诚,端庄之礼,尚礼乐之文明,颂今夕之流光。今宵月明,适逢盛世,咸集万家,此时觞樽。维我华夏,基业五千年,生民十四亿,文物浩瀚,彬彬盛矣,若河出珠,若山韫玉。种姓立而生民安,以泱泱大国,立今日之世界。同心抗疫,温暖守望,神州飞天,英雄归来,扫黑除恶,扶贫攻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赖先贤捐躯,视死以赴,好政策春风化雨,华夏儿女团结奋斗,方得今日之清平,今宵之团圆。当此吉时,吾辈敬备花果,对月抒怀。伏惟尚飨!”......月光三昧,普照乾坤。状如玉盘的圆月在众人的敬拜下,越发显得清澈明亮、熠熠生辉。
拜月仪式后,水上灯光秀震撼启幕。全场共分四大乐章,在每一乐章的开始,水幕上呈现出南阳的一幕幕介绍画面,有领袖关怀、中州粮仓、月季艾草产业、南水北调工程等等。随后,伴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水幕音乐喷泉直达天际,时而如含苞怒放的月季花,时而如连绵变幻起伏的伏牛山,五彩缤纷,艳丽无比,流光异彩,诉说着南阳历史文化的悠久与传承......
水幕音乐喷泉刚刚落下帷幕,一名“嫦娥仙子”便追随着似月亮般冉冉升起的汽球腾空而起,情景再现了中国古典神话“嫦娥奔月”。她时而舞蹈,时而将红“福”折纸洒向人间,时而朝着皎洁的圆月“飞奔”......
在回家的路上,不爱发朋友圈的我忍不住将捕捉到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发到朋友圈,顿时收到百余名路过微友的点赞、留言。“这是哪儿呀?”“南阳好美啊!”这两句重复率最高,身为南阳人的自豪感由然而生!
曾几何时,还认为中秋祭月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曾几何时,还为五仁月饼已成为记忆中的滋味而伤感。忽而想起今年的“老月饼”越来越多,回味着这次拜月盛典,顿悟:是国潮风正在兴起,是文化自信引领我们走向太平盛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今天的繁华奇迹!
是啊!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内涵,只是人们日渐忙碌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变得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这些,而只是在过节日的一个形式。但是,月饼正因为有了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作支撑,吃起来才别具一番味道,甚至带有些许神奇;而“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千古名句也永在世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