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毛家峪村游人如织。每逢假期傍晚时分,村里奇石林景区的舞台前人头攒动,围观群众已经早早搬着马扎、板凳聚了过来,由各村文艺骨干组成的文艺演出队队员轮番登台献艺,合唱、舞蹈、朗诵,情景剧一应俱全,围观群众不时喝彩鼓掌,不时有游客主动登台加入表演。
“没想到旅行途中能遇到如此接地气的文艺演出,不仅看了青山绿水,还感受了一把乡村‘文艺范’。”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先生说。
这是穿芳峪镇今年推出的“村村有戏”系列活动之一。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穿芳峪镇将各村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针对不同村庄需求,定期在全镇26个村组织各类主题演出。“每次演出,观众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有朗诵古诗的、讲故事的,还有很多村民会上台来一段即兴表演。”穿芳峪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刘岩说。
刘庄户村村民马晓丽是广受喜欢的“台柱子”,也是村广场舞队队长,今年“十一”期间接连报名了不同村的演出活动,除了组织大伙儿参加旗袍秀、广场舞之类的表演,偶尔还客串一把主持人。“我们更喜欢原创一些有穿芳峪特色的作品,用表演把我们的家乡宣传出去。”今年,马晓丽和朋友一同创作的柳琴曲《穿芳峪镇风情好》,唱词里正是镇里各村特色,节目每次演出都很受欢迎。“有些自带乐器的游客看到我们的演出也会加入进来,这种互动让大家之间距离更近了。”马晓丽说。
毛家峪村的演出刚刚结束,东水厂村又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穿芳峪镇“村村有戏”持续上演着,为游客与村民带来一桌桌更加丰盛的乡村文艺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