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织金县三甲街道龙潭社区,当地群众正在将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红薯进行分拣后运往县城售卖。“当地老百姓种出来的瓜果蔬菜深受人们的喜欢,把蔬菜背进城里不仅能卖到好价钱,还经常被‘识货’顾客一抢而光。”今年以来,彭阿姨家不足1亩的菜园子,月月有菜卖,收入超过1万元,农村“土特产”俏销市场,并成为群众致富“大产业”的秘诀。
“菜园经济”富农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三甲街道立足“短平快”建好“菜园子”,引导和鼓励当地群众种植白菜、辣椒、四季豆、姜、葱、蒜、土豆、红薯等经济作物,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向市场供应“土特产”,丰盈群众“钱袋子”。
新民社区的黄大姐也是种菜能手。时下,她经营的菜园子里生机盎然,应季种植的折耳根、豌豆尖、大蒜苗等迎来抢鲜上市,黄大姐一边抢收玉米、水稻等秋粮,一边忙着采收蔬菜供应市场,及时腾出地来准备新一轮“秋冬种”。她说,“四季菜园”多茬轮作,土地不闲置,收入不断档。
人勤地不懒,到处是“金山”。三甲街道蔬菜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一片片“菜园子”绘就了乡村振兴“富民画卷”。
近年来,三甲街道按照守好“粮仓”、种好“菜园”的发展定位,不断做大做强“两主三辅”优势产业。以粮油为“两主”产业,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以果蔬菌为“三辅”产业,盘活资源打好“特色牌”,走出一条“主导+特色”并驾齐驱、“基地+菜园”示范带动的生态农业新路子。
同时,交通巨变推动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随着织金县城公交线路延伸到三甲街道普纳翁社区,有助于沿线近10个村(社区)生产的农产品进城“赶集”,让群众“菜园子”直达市民“菜篮子”。
下一步,三甲街道继续抓住农村“土特产”贴上“健康标签”受追捧、销路好的市场前景,着力打造“户均1亩菜园子”工程,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