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马头镇以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力产业发展、队伍建设、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聚力“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压舱石”。马头镇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座谈了解、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建设,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投资200万元新建育秧工厂一座,新采购25台插秧机,全力推广机插秧,今年午季全镇种植水稻面积38000亩左右,其中实施水稻机插秧20000亩,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步伐,助力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大力落实藏粮于地,积极推进藏粮于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全镇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全镇共发展稻虾综合种养5000亩,年产值达1700万元;葡萄、西兰花、瓜蒌、红薯、大棚蔬菜特色产业种植达4000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各类经营主体(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农户约500户,每户每年平均增收1000元左右。通过各类大户用工带动农户就业约350人,每人每年平均增收10000元左右,一大批群众通过产业就业增收致富。另外我镇黄台村打造集红薯种植、淀粉生产、粉丝粉皮加工的全产业链,初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产供销一条龙,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突破70万元,预计今年能够达到100万元,带动附近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聚力“队伍建设”,培养乡村振兴“顶梁柱”。马头镇党委不断拓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来源渠道,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等优秀人才到村任职,有效破解农村人才匮乏、村干部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智慧团”作用,根据村“两委”班子岗位需求、短板弱项及驻村干部特长优势,制定可量化、具体化和项目式任务清单,紧扣发展思路、乡村振兴、服务能力等8项重点要素,通过传经验、讲政策等方式,帮助村干部强思想、换思路、转作风。同时,将人才培养纳入全镇教育培训计划范畴,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和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分层分类举办养殖技术、设施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用技能培训班3期396人次。
聚力“乡村治理”,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镇党委政府健全村级议事制度、村民监督制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重点围绕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民主协商议事,提高了群众对行政决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保障群众民主权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建立以镇、村、组在内的三级网格管理模式,将全镇13个村街划分为209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负责联络和跟踪服务,做到全覆盖、全领域、无死角,推动了党建联建、事务联办、资源联享。实施“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红黑榜”等举措,引导村“两委”从“管理群众”到“群众管理”的转化,实现村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