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清涧县聚焦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在组织建设、人才赋能、产业振兴、文旅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谋实策、出实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筑牢战斗堡垒强基石
用好用活典型引路法,突出政治标准和实绩导向,扎实开展“抓党建、强堡垒、促振兴”行动,选树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样板村28个,动态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7个,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基层党组织功能整体跃升。探索组建红旗沟联合党委和解家沟镇沿黄产业片区联合党支部,通过实体化运作,实现组织联建、事务联商、资源联享、产业联兴、治理联抓,有效解决资源零散化、劳力老龄化、人口空心化难题。
培强人才队伍释效能
坚持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选派116支队伍357名驻村干部奔赴基层一线,健全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考勤管理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实行驻村干部、村干部、派出单位、乡镇等7方责任捆绑,确保驻村工作队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采取“村上点单、乡镇接单、县上派单”的服务链条模式,选派28名科技特派员点对点服务乡村振兴重点村产业发展,择优选取120名涉农专家人才组建10个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团,为镇(中心)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提供专技服务1200余次,在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中凝聚出人才引领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壮大集体经济促振兴
坚持以“抓党建、整资源、促发展”为总体目标,全面整合土地、林地等资源,不断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推行“农投公司+龙头企业+镇经济联合社+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有力推动乡村产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近年来,清涧县先后建成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27座,带动公益性岗位就业400余人,仅2023年1-6月份总收入达693.02万元,西北地区最大的高端黑牛智慧牧场、西马家沟万头黑毛土猪养殖场等一批大型带贫富民产业建成投用,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产业振兴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
跑出文旅融合“加速度”
全面推行“党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大旅游发展模式,持续擦亮路遥书苑这张“文化名片”,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推动建成陕北最具年代感的人生影视城。通过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两轮驱动”,将清涧道情、伞头秧歌等非遗文化融入实景演绎,推出石板、红枣、木雕、陶瓷、剪纸等文创产品,探索开发旅居康养、生态康养、田园康养等旅游产业,形成了具有清涧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供给,以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兴”。
擘画和美乡村新蓝图
着眼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示范县”,依托县域红梅杏、红枣、酸枣、苹果、连翘等农业产业基础,持续打造产业链、打通供应链、建成服务链、提升价值链,持续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近年来,清涧县实施红枣生态管护27万亩,产值突破4亿元,嫁接改良红梅杏1万亩,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红枣、苹果、红梅杏等农产品获得“国字号”认证,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互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