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暑热消退。在织金县大平乡群建村休闲广场旁的“垃圾当铺”前,即将开学的袁浩在父亲的陪同下,抬着自己收集的两箱啤酒瓶在这里兑换了写字笔、学习簿等学习用品,正开心地向家中走去。
“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把家里面的啤酒瓶拿来‘垃圾当铺’这里换取学习用品,开学的时候可以用。”袁浩开心地说道。
“垃圾当铺”顾名思义,就是用垃圾兑换物品。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群建村依托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民风淳朴等自身优势,让许多省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群建村也一跃成为人气爆棚的“休闲度假村庄”。而村庄的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为村民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村里环境卫生保障的问题,这让新到群建村任职的驻村第一书记郭勇一度头疼不已。在对村情民意快速熟悉后,郭勇和村支两委积极探索,在“党建+积分”这一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推出“垃圾当铺”兑换机制。通过群众会、入户宣传、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引导村民用日常生活垃圾在“垃圾当铺”兑换生活用品,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以‘乡村治理有效带动全面振兴’为抓手,按照‘搭建兑换平台、制定兑换标准、创新兑换方式、增强兑换质效’的思路,采取‘文明积分+兑换积分’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垃圾当铺’兑换机制,引导村民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群建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勇介绍道。
群建村“垃圾当铺”是由村集体合作社出资,按照小商店应具备的五有标准,将村集体原有的闲置小卖部改建而成。当铺围绕厨房用品、洗漱用品、清洁用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5个方面,制定出物品兑换目录、兑换标准和细则,并采取“临时兑换+集中兑换+补价兑换”和“文明积分+兑换积分”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不仅通过收集日常的生活垃圾能够兑换到生活用品,还能积累兑换积分进行二次兑换。“垃圾当铺”的推行,不仅给村民带来了方便实惠,也有效解决了村庄脏乱差的问题,同时激发了群众参与生活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垃圾当铺’的推行是最好的,之前不要的东西都是直接扔掉,村里有了‘垃圾当铺’之后,那些原本要扔掉的东西可以拿到这里置换我们用得着的东西。自己又有新东西可以用,环境也变好了,实在是一举两得。”群建村村民杨进明说。
此外,当铺物资都是由村支两委人员负责采购,并定期对所有物品进行检查,保障兑换物品的质量安全,让群众都能放心使用。
现在的群建村无论远观还是近看,宽敞整洁的路面、整齐有序的院落、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中,无不透着这个小山村的氤氲灵气,真正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与便民利民服务的有机结合。通过“垃圾当铺”的运行,激发了村民参与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