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农技人员(右)正在线辣椒种植基地指导农户生产。
陈有贵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燕英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在这些年参加过的所有培训中,他最为看重高素质农牧民培训,也受益最多。经过多年的发展,他的合作社已经形成了集种植、收购、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良性循环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
近年来,青海省持续推进高素质农牧民培训工程,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类型的农牧民,依据其能力素质分类设置培训课程,分专业制定培训标准,开展精细化培训、实训及跟踪服务,有效促进学用结合,让更多高素质农牧民活跃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战场,成为增收致富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农牧民教育培训项目实施了近十年,已培育了包括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农业企业管理者等在内的近10万名农牧业人才,全省先后有10余名学员荣获“全国优秀学员”“百优保供先锋”等称号。如今,一批又一批像陈有贵一样的农民从中受益,并在乡村振兴中挑起“大梁”。
电商培训,探索助农增收新模式
“各位网友们大家好,这个眼镜框是用当地特色的牦牛角制作而成,工艺特别、佩戴舒适……”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果洛吐嘎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尔金旦增正在将家乡的特色产品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卖向全国。
“通过这个直播培训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直播带货、视频剪辑、引流等都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现在直播间的粉丝多起来了,销售额也增加了,以后有这种培训机会的话我一定要主动学习。”尔金旦增说。
尔金旦增的喜悦得益于一场省级的农村青年主播培训。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2022—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的要求,青海省农广校通过线上学习、集中培训、流量扶持、平台赋能等培育环节展开培训,探索电商平台助力农牧民成长的新机制、新模式。
培训中,全省各地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小微农牧企业负责人集聚一堂,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的老师们围绕短视频账号搭建、短视频拍摄与制作、直播带货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培训采用“专题教学+实操演练+互动交流”的复合模式,提炼、总结、归纳大量的案例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果洛州农牧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果洛州围绕六大产业发展,突出对青年农牧民的技能培养、实践转化,培养一批带动牧民增收和宣传推广特色产品的农村青年主播,为农牧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动力。
“农村青年主播培训是助力产业振兴,推销特色产品,实施技能提升行动的一个新的培训项目,是解决网络直播人才不足和提升网络主播能力的重要步骤,也是与时俱进、携手推动‘带货经济’突破发展,实现后发优势的很好切入点。”青海省农广校校长魏学庆介绍,通过理论分析、案例讨论、互动答疑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系统提升。
走出去,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高原盛夏,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文明蔬菜水果种植家庭农场的露天蔬菜基地上,有机菜花、莴笋、娃娃菜等一批高原夏菜陆续采摘上市;大棚内青色的葡萄挂满枝头、无花果硕果累累、火龙果长势喜人……
从单一的种植蔬菜到种植各类稀有果品,家庭农场负责人马文明坦言:“转机源于一次县上组织的农民外出培训。”
“这里竟然能种出火龙果!”2016年在甘肃张掖培训时,马文明第一次看到在温室大棚里种出的火龙果和木瓜,“我看到北方竟然也能种出南方的水果,非常惊讶。咬一口,味道不比市场上卖得差,反而更香甜、更软糯。”他回忆道。
马文明在惊讶之余,仔细分析了张掖和共和县的气候环境,发现两地气候环境相似,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回家种火龙果。2017年,他从张掖市引进了2000株红心火龙果苗子,开始进行“南果北种”试验。
可喜的是,种下去的第一茬火龙果成功了,不仅早一年挂果,而且品相、味道都非常好,马文明成了全省种植火龙果的第一人。2019年,火龙果迎来丰收季,4棚火龙果收益达到了40万元。马文明告诉记者,成熟的火龙果根本不用担心销路,仅是当地观光采摘都供不应求。
通过“走出去”的这种培训模式,高原上越来越多的新农人看到了广阔世界,学到了技术“真经”。
据悉,近年来,青海不仅将学员“送出去”,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按照学员需求聘请外省或本省的专业人员和乡土专家等,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现场教学等学习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使学员在提升生产经营技能、拓展思路、增强综合本领上取得实效。
田间课堂,手把手学技术
盛夏时节,行走在高原大地上,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蚕豆、一方方开满金色花海的油菜、一片片拔节生长的小麦,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
为进一步提高农户蚕豆种植水平,加快蚕豆产业发展。近日,西宁市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开展蚕豆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班,来自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及各乡镇新型经营主体、蚕豆种植大户齐聚在湟中区田家寨镇、李家山镇蚕豆示范田,进行观摩和技术交流。
“田家寨镇海拔低、气温高、作物种植时间早,膜上三行疏植有利于提高产量。李家山镇海拔高、气温低、作物种植时间晚,膜上四行密植才能保证产量。还有一点建议,农民朋友要抓好田间管理,做到合理施肥用药……”田间,一场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正在进行,大家针对如何提高蚕豆播种质量、单产等技术问题进行交流。
同时,学员们还现场观摩了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蚕豆播种机和未安装导航系统的播种效果对比田。“很明显,安装导航系统能够使播种更加整齐,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一位参加培训的农民说道,“这种‘课堂+田间’的培训方式能够使理论结合实际,让我们对蚕豆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有了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认识,这样的培训既接地气,又长知识!”
“田间观摩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就是为了让农民群众在田间地头就掌握到实用技术。这样的模式不仅为蚕豆种植户们搭建了交流平台,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还为加快新技术落地应用、提高蚕豆产量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助力全区蚕豆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湟中区农技工作人员表示。
近年来,青海省高素质农牧民培训全程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田间地头+流动课堂”“互动交流+答疑解难”“实地调查+现场指导”的方式,传授农业技术,解决农业技术难题,让学员真正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让农业知识更加实用适用、入心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