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喜欢用舞狮来助兴,作为优秀的民间艺术,它的文化价值不容置疑,在歙县杞梓里镇英坑村也有一支舞狮队伍,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声名在外,却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但在建党102周年的这个夏天,他们迎来了转机……
今年7月1日开始,在杞梓里镇革命老区英坑村黄氏宗祠前,一群怀揣舞狮梦的热血少年在高温酷暑下一遍遍练习舞狮的动作要领,他们的教练是致力于英坑村非遗文化传承及体育文化发展的民间艺人——61岁的退休干部黄志强和65岁退休教师傅安宁,两位教练用自身精湛的技艺、娴熟的表演、流利的讲解、生动的教学与示范给学员们进行授课培训。
“英坑舞狮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有了,逢年过节都少不了舞狮,舞狮队还走出村子,曾在县城及周边县区的重大节日和活动上大放光彩,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和小孩都不会了,我们不想这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文化丢了!”教练黄志强有感而发。“除了舞狮技艺,最主要的还是尊师重道、孝顺长辈、团队精神这些品格的培养,希望培训班结束后,能够选拔出一批舞狮传承苗子,为非遗文化项目——英坑舞狮传承发扬光大。”傅安宁老师满怀希冀。
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坑舞狮不仅在当地乃至全县都小有名气,然而,如今活跃在舞狮队伍里的,却大多是像黄志强这样的老艺人,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英坑舞狮并无“剧本”,甚至连鼓谱、号曲、歌词也无文字记录,全靠师徒口传手教,一招一式,一代传一代,也长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传承困境。在各级文化部门号召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黄志强先生积极组织开展了英坑舞狮暑期培训班,并希望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免费来学,今年,培训班迎来首批参训学员,共有26人,最大的15岁,最小的年仅4岁7个月,于7月1日顺利开班,培训班为期50余天,分武术基本功训练、舞狮专项训练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半个月,由黄志强和傅安宁担任武术教练;第二阶段由英坑舞狮市级非遗传承人黄良立、县级非遗传承人黄水清等担任舞狮专项训练。
“我们是很支持的,放暑假,小孩子在家也是玩手机、看电视,跟着老师舞狮子既可以强身健体,又能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和同龄的小朋友交流学习,好处很多啊……”围观群众中学员家长黄女士看着有模有样练习的儿子很欣慰。
据悉,本次暑期培训班旨在让传统的舞狮文化发扬光大,让村里的少年们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更好地传承英坑舞狮文化,培养新时代的文化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