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埇桥区苗庵镇新庄村海汪种植农民合作社,记者走进大棚看见一排排瓜秧郁郁葱葱,一个个圆溜溜的西瓜掩映在茂密的瓜藤中,让人不由心生欢喜。8个大棚的西瓜陆续采摘上市,吸引了不少水果商户前来订货。
刘清华是新庄村海汪种植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多年前在台州温岭打工时学习了西瓜种植技术。2013年,刘清华决定回乡创业。刚起步时,他利用自家土地尝试种植美都西瓜,并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滴灌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刘清华成立了合作社,扩大了种植面积,种植模式改为两季莴笋一季西瓜,产业发展逐渐扩大。
刘清华告诉记者:“现在主要是种植西瓜,品种以美都为主,口感好同时还便于运输,一共种植了有二十多亩,目前基本上快卖完了,收入还不错,一亩地西瓜能卖七八千块钱。西瓜下市后,大棚也要休息两个月,恢复肥力,下一茬再接着种植蔬菜。西瓜结束后,(大棚)休息两个月后,就要开始整地育苗,大概九月底的时候,就开始种植莴笋了,十一月底的时候开始收获。一年种植两季,一季西瓜一季莴笋循环种植。”
新庄村高度重视果蔬产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村组织通过申请资金开始修路,推动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让“菜篮子”成为百姓的“钱袋子”,助推乡村振兴。
新庄村党总支书记赵德才表示:“目前我们村大棚种植面积有两千余亩,带动了一百五十余户种植户,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村里的一些剩余劳动力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一个月能增收几千元。”
不仅如此,赵德才还告诉记者,为了大棚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村里主动对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学习先进管理技术,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组织部分年轻人“跑市场”,已开拓了北京、西安、浙江等销路,当前村里大棚种植的蔬菜水果只要产出就不愁销路。
近年来,埇桥区主打“莴苣+西瓜”的栽培模式,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的注入,使其成为埇桥区的特色产业模式,年亩均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助推了埇桥乡村振兴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