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几阵甘霖过后,漫山遍野葱郁起来,处处禾苗茁壮,嫩果满枝,充满了勃勃生机。走进贵州黔西永燊乡,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烟农在除草覆土,果农在疏果整枝,描绘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田园画卷,奏响了五谷丰登的“前奏曲”。
“像我这样60多岁的人了,出去打工哪个还会要,村里把大棚种上圣女果后,我就在这里打零工,只要有空来做,一天能挣百把块钱的工资,又还能把家照顾好,挺划算的。”
治佐村特色产业基地上,200多个大棚整齐排列着,看上去蔚为壮观,大棚里种植的圣女果长势正盛,居住在附近的大嫂大妈们正在给圣女果系绳牵藤。谈到务工收入,60多岁的王邦仙一边手脚麻利地干活,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驻村干部施放说,治佐村自2018年发展圣女果产业以来,单独为就近务工的群众发放工资每年就达40万左右。
一大早种烟大户徐忠贵就已在准备给烟叶喷洒农药,给他打零工的村民正陆陆续续地来到烟地里,有的除草,有的覆土,有的撕膜,烟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黑磨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盘活、整合外出务工农户的土地资源,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烟草,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现在还属幼果期,这个时候猕猴桃对镁元素的需求是最大的,我们不仅要适当喷洒镁元素叶面肥,还要做好抹芽疏枝工作,适当摘心疏果,防止消耗过多的营养,影响果实的品质。”莲花村猕猴桃基地上,“土专家”邓生林正在给果农作讲习,果农们边听边进行实操。邓生林之前在修文县从事过多年的猕猴桃种植管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成了合作社的技术骨干。
“我们村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亩,项目采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实施,以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除了入股分红外,每年还能为就近务工的群众增加7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莲花村党支部书记庄波说。
据悉,近年来永燊乡紧扣“党建聚力引领、建设幸福永燊”的发展目标,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业务精、能力强、善作为的同志为专班成员,负责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切实依托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不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党员群众将人力、土地等生产资源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千方百计拓宽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形成了“百花齐放”“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扎实有效地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投稿单位:贵州省黔西市永燊乡驻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