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埇桥区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积极践行种养一体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变废为肥,减少化肥使用,让土地更肥、乡村更美,助力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绿色循环的发展道路。
埇桥区宏康种植养殖家庭农场地处桃沟镇后寨村,2022年,农场负责人徐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协助下,在这里搞起了肉牛养殖,探索“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循环经济新模式。
宏康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徐飞说:“我在上海经商好几年,一直从事肉牛相关行业,去年家乡有个好项目,我考察之后觉得挺好就投资干了。现在场里有近四百头牛,占地十三亩,按照去年的行情,预计年毛利润有一二百万。”
宏康种植养殖家庭农场坚持的种养一体化模式,既能够很好地处理粪便,又能延伸农场的产业,不仅让果园和周边的土地吃上了“绿色营养餐”,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价值,也为周边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余友臣告诉记者:“我是附近的村民,从家到这只需要三四分钟,除了家里的九亩地,我在这帮工一年能多收入两万多元。”徐飞说:“我们养殖场的模式就是以农促牧,以牧促农,每年消耗农民的玉米小麦秸秆两千余亩,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集中存储到发酵池,转化为有机肥,提供给附近果蔬种植户,循环利用。”
“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循环经济,主要是打造“果蔬种植+肉牛养殖+有机肥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种养循环新模式,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基础,突出规模化养殖、生态化可循环,带动打造水果、蔬菜等特色种植,达到了助农收、促业兴的成效。
记者跟随徐飞的脚步来到农场对面的大棚种植基地,看到大棚内四五个工人正在采摘青椒,忙得热火朝天。据徐飞介绍,这附近的大棚种植基地,使用的都是由养殖粪污转化成的有机化肥。
富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蒲兆才说道:“我们种植与养殖是一体的,养殖产生的粪污全部存入沉淀池,转化为有机化肥后,留给我们百余亩大棚使用,实现无公害种植。”
政府推动、企业引领、农户参与,以桃沟镇为典型代表的埇桥区,推行种养结合新模式,积极走出一条种养结合、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现代有机农业发展之路。
桃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博表示,桃沟镇将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坚定不移强产业,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特色化,特色农业生态化,生态农业高效化”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建设现代循环农业为方向,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撑,着力打造特色种养产业集群,积极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想方设法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孙启梦 张士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