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双堰街道杨柳社区,是全县“保障性住房”最集中的社区,从曾经的管理“四难”到如今社区环境优美、邻里和谐,社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的公益性物业管理办公室“红杨管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柳社区位于双堰街道北部,居住人口2826户9891人,有杨柳、阳光和龙洞三个“保障性住房”小区,人员流动性大,加之原物业弃管,逐渐成为“四难”社区——人员管理难、环境整治难、治安防控难、纠纷化解难。
“公共区域被占为己有,绿化带变养鸡、种菜之地;楼道栏杆锈迹斑斑,房前屋后野广告层层贴满;晚上回家黑灯瞎火,楼道间杂物垃圾随意丢弃……”丁敏在此居住了13年,回忆起曾经的杨柳社区,乱象历历在目。
为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社区于2020年10月探索成立了物业管理办公室“红杨管家”,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会理事长,其他班子成员进入理事会、监事会任职,明确“红杨管家”在社区领办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以此搭建起社区“两委”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物业管理代表“三方”共议平台。
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将社区划分为8个网格、70个联户单元,并设置4个党小组,通过民主推选和组织推荐,将离退休老干部、退役军人、社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热心人士等群体推选为联户长。
“只有充分发挥网格员、联户长在居民中的‘左膀右臂’和‘桥梁’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共同体意识教育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才能实现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杨柳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丽说。
在杨柳社区干部看来,“红杨”不仅是红色杨柳的意思,更是社区干部和居民长久和谐的象征。
因此,“红杨管家”成立之初,大家就只有一个想法——不问居民要社区怎么做,而是问自己能为居民做什么。
挨家挨户清理“野广告”,与占用公共区域的居民积极沟通,绿化带重新修剪、种植,修缮更换楼道扶手和小区护栏,修理爆裂水管,清理溢满化粪池,安装小区路灯和楼道灯,规范管理小区商铺……为居民解忧,最终落实在一件件实事之中。
通过“红杨管家”,社区组织召开百人以上业主大会5次、物业管理整治工作会议129次;开展走访小区业主2370户(次),收集居民关于小区的治理意见55条,经分析研判,采纳并完成整改43条;通过“数智平安贵州”微信小程序,主动排查上报事件172起,有效化解处置169起。
“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红杨管家’、网格员、联户长、警务两会在社情民意联排、安全隐患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人员联管、困难家庭联帮等‘十联’的群防群治作用。”李丽说,截至目前,社区已开展治安联防巡逻150余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308个,评选“和谐家庭示范户”26户、“最美网格员”2人和优秀联户长10人。
虽然做着小区物业的工作,但“红杨管家”又与常规小区物业有所不同。
“‘红杨管家’成立的初衷,就是要以做公益为主,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的。”李丽介绍,为了强化对“红杨管家”的监督,坚持决策权、执行权、财务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红杨管家”聘用专业财务人员,解决小区、物业“两张皮”问题。聘请的秩序员、保洁员、岗亭员也以社区中脱贫户、残疾人、待业大学生、退役军人为主。
“现在在‘红杨管家’就业的社区居民有28人,其中脱贫户3人,待业大学生6名,残疾人及家属4名,退役军人3名。”“红杨管家”主任冯胜说,每个月“红杨管家”都会对来往账目进行详细公示,小到水管爆裂维修开支,大到每年商铺租金,都要公开。
此外,杨柳社区还充分发挥“全国人大立法基层联络站”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聚民智作用,聘请了立法咨询员、立法信息员、立法宣传员,通过定期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收到意见建议36条,解决困难问题23个,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62人(次),覆盖群众达5500人。
“现在住着舒心又安心,每天都有保洁员打扫卫生,出入小区的人员和车辆有专门的秩序员和岗亭员维持秩序。”对于如今的杨柳社区,丁敏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