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鲁头碑村村民雷洋武,安排几台旋耕机翻耕土壤,为今年扩种打好基础。他介绍,去年村里探索“水稻+N”生态种养模式,大家赚了钱,他今年计划种植水稻约500亩,生态种养约100亩。
以前,由于种瓜蒌比种粮收益高,当地不少村民在一般性耕地建起瓜蒌基地。去年,普利桥镇1200亩耕地到了瓜蒌改种期,为了响应国家耕地保护号召,该镇引导村民改种水稻,同时在田里套养禾花鱼、泥鳅、龙虾、螃蟹、青蛙等水产品,走“水稻+N”的路子,提高种粮面积和效益。家里种了50亩瓜蒌的雷洋武带头改种,尝到了生态种养的甜头。
为了让更多农民安心种粮,冷水滩投入专项资金修建基础设施,出台支农惠农政策,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做工作,承诺技术帮扶、市场服务上的事一揽子解决。当地还瞄准中高端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专门生产生态优质农产品,增强竞争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直播中心,帮助农户拓宽销路。
首批生态种养稻田取得高效益,去年早稻亩产476.5公斤,收购价每公斤20元左右。“这个价格相对每公斤4至6元的市场价来说,已经翻了几个跟头。” 鲁头碑村支书邓贻涛介绍,央视《焦点访谈》推出新闻微纪实《普利桥种粮记》,打响了“水稻+N”的知名度,今年该村将探索争取更高的组合效益,实现“立体种养、一田多用、一季多收”。
目前,冷水滩以点带面发展生态种植养殖规模基地10个,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意向,拟以“合作社包产+联社包销”的合作模式发展农业产业。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