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三农
实施轮作休耕保护耕地时怎样保障农民收益?
2023-02-17 08:56:51 | 作者: | 来源: 农村经济网

江苏省南京市永宁街道多功能油菜特色产业小镇的稻油轮作区。 滕宏飞摄

大型农机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鹤山农场高粱基地作业。 任宝吉摄

河北省永清县刘街乡农户在休耕地块上查看土壤情况。 刘欣羽摄

云南省砚山县平远镇农民在移栽冬季轮作蔬菜。 王国礼摄
 
“田休耕,也增收。”种了半辈子庄稼的河北省永清县刘街乡李家口村村民叶广宽,2019年响应国家季节性休耕政策停种冬小麦,次年玉米亩均产量提高了约50公斤,加上每亩500元的休耕补助,一年亩均纯收益达600元左右,比休耕前提高了约200元。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作为农业大省,河北小麦种植面积在3300万亩左右,农业用水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半数以上。实施一季(小麦)休耕、一季(玉米)种植后,平均每亩减少用水150立方米。目前,河北省有200万亩耕地实行季节性休耕,年减少开采地下水3亿立方米。
 
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农业发展突出矛盾和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的是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国家可以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
 
2016年6月,原农业部、财政部等联合印发《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轮作为主、休耕为辅,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率先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开展轮作试点,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重金属污染区、西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试点以来,轮作休耕实施面积由2016年的616万亩增至2022年的6926万亩,实施省份由9个增至24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前不久,记者走进河北、黑龙江、江苏、云南等轮作休耕试点省份,看各地如何在耕种强度上做减法、在质量效益上做乘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同频共振。
 
为何开展轮作休耕?
 
让负重的耕地歇一歇、透支的土壤喘口气,累计实施轮作休耕超过1亿亩次
 
“一场透雨,苕子就能蹿起一片,绿油油盖住农田。”暮冬时节,站在云南省砚山县平远镇马鞍山村村头的一处大田边,云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任文林告诉记者,苕子是专为冬季休耕种植的特色品种,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提升土壤抗病虫害能力。
 
跟随任文林的脚步,记者跨入地里,脚下的褐色泥土松软厚实,一些苕子嫩苗已破土而出,空气中氤氲着淡淡幽香。
 
很多人想不到,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曾是一片石漠化土地。任文林说,过去,这片耕地地块破碎、耕作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往往是“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
 
砚山县是云南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县之一,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达857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近1/4。
 
农业资源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并非只是砚山县一地的情况。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
 
2016年起,我国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2018年2月,原农业部举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轮作主要是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培肥作用,实现种地养地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休耕就是减少耕地水资源利用,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同时加以治理,确保急用之时耕地用得上、粮食产得出。”
 
2016年9月,砚山县被云南省确定为耕地休耕试点县,首批休耕1万亩。“休耕地里种上苕子等绿肥作物,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长成后直接翻耕入田,改善土壤结构。”砚山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沈德超说。
 
在马鞍山村这片土地上,村民们以往每年种一季玉米、一季杂粮或蔬菜。随着石漠化生态修复项目推进,2021年起,云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马鞍山村流转了1万亩土地,实施冬季休耕,仅种一季水稻,目前亩产量达600公斤以上。“休耕后虽减少了一季收成,但管护投入相应下降,纯收益变化不大,关键是地力越来越肥。”任文林说,“想要地养人,人得先养地,要让负重的耕地歇一歇、透支的土壤喘口气。”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升级传统耕作模式,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实施,推动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形成了耕地用养结合的种植方式。
 
“以前大伙儿不认换茬,只认黄豆卖价高。”黑龙江省海伦市四大坊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艳菊说,海伦的黄豆贵,农户追着价格跑,一茬一茬种黄豆,长期的单一种植导致化肥用得越来越多,地力越种越贫,病害越来越频,“黑土地变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2017年,王艳菊所在的众福村部分耕地被纳入轮作试点。轮作有啥好处?当年秋天,在海伦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下,王艳菊走进市里的农业示范园区参观,试验田一分为二,一侧重茬,一侧换茬。王艳菊拨开黑土,上下打量,只见换茬区的大豆根系更发达,籽粒更饱满。听着专家的技术讲解,他决定拿出800亩地,来年尝试轮作玉米。
 
一年玉米,一年大豆,两年过去,见到王艳菊地里换茬后的大豆长势喜人,不少村民前来“取经”。“轮作5年来,大豆和玉米的亩产量都涨了两成,化肥使用量却少了两成。过去常见的大豆菌核病、紫斑病也少了。”按着计算器,翻开农情档案,王艳菊难掩喜色。2022年,众福村轮作面积达2400亩,同比增长20%,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24%。
 
“通过轮作休耕、秸秆还田、深翻深松等综合施策,全省轮作休耕试点区耕地耕作层平均厚度增加22.8%,达到28.4厘米。这样的土壤,更能保墒、保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郭家勇说。
 
202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线上全球土壤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应邀为开幕式作视频致辞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着力提升土壤质量和活力。累计实施休耕轮作超过1亿亩次,让土壤得到休养生息。

编辑:付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