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三农
当涂县姑孰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展开一幅乡村振兴画卷
2023-01-19 12:11:35 | 作者: | 来源: 农村经济网

“信用贷款解了愁,地里长出‘希望伞’。”春节就要到了,姑孰镇灵墟村菇农霍守贵打算在菇棚上贴上这样一副春联,表达对“信用村”建设的感激之情。 

“蘑菇产量比往年高,节前的价格也好,每亩少说也能收入2万元。”1月11日,霍守贵的妻子吴其梅正忙着采摘蘑菇。8亩地的菇棚里,菌包长满了蘑菇,像是开出了一把把小伞。“我家种的蘑菇品质好、产量高,这得归功于4台超声波加湿器。”霍守贵说,超声波加湿器让菇棚内的湿度控制得更加精准,菇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超声波加湿器带来的改变,得益于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原来,霍守贵早就想购置超声波加湿器,但因无财产抵押贷不到款,缺少购置资金。2022年,灵墟村创建“信用村”,建立党支部、村民组、党员中心户信用村建设三级网格,选择熟悉情况、公道正派的党员成立8个乡风文明评议小组,走村入户进行评议,有3户村民得分90分以上,601户村民得分75-90分。评为信用户后,霍守贵就是在政策的加持下,如愿贷到了5万元,用来购置超声波加湿器。 
 
“我们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对A级以上信用户、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了全面摸排,不需要抵押,不需要担保,通过信息变信用,信用变信贷,为乡村产业发展引入金融活水。”灵墟村党总支副书记吴塘萍说,随着信用村建设深入推进,越来越高的额度、越来越精准的条件、越来越优惠的利率,不仅让村民干事创业有了奔头,村级集体经济也打了一个翻身仗。 
 
在灵墟村百亩黄桃种植基地,唐成英等几位员工正忙着给桃树施肥。“今年的百亩黄桃进入丰产期,卖出了平均每公斤16元的好价格,卖桃收入达35万元,林下养殖畜禽收入也有20万元,年收入奔向了55万元大关。”灵墟村党总支书记张荣森满脸喜悦。 
 
3年前,灵墟村还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没有集体经济,村级基础设施就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成了一句空话。经过反复调研和专家论证,灵墟村决定发挥山区村的优势,发展黄桃特色产业。2018年,村里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00亩山坡荒地种植黄桃,成立了灵墟生态农业合作社,但苦于资金不足,合作社经营困难。去年,正逢当涂县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灵墟生态农业合作社被评为3A级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给了一笔低利率的纯信用贷款,信用生“金”,灵墟生态农业合作社挑起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大梁。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也要乡风文明。”张荣森说,村里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乡风文明评议工作,作为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和建设信用乡村的重要举措,破除低俗陋习,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歪风邪气,开展“好儿媳”“最美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有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就是好,感觉村里的风气都变好了,富了‘口袋’富‘脑袋’。”AA级信用户徐敦峰深有感触地说。从党建引领的“浓墨重彩”,到基层治理的“抽丝剥茧”,再到信用兴村的“锦上添花”,灵墟村崭新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