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马鞍山雨山区向山镇石马村,在该村的一处荒坡上,记者看到太秋甜柿的果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村里的驻村工作队队长陆祖奎向记者介绍,这果苗今年刚种下不久,明年就能挂果,4年后进入丰产期,可以一直结果,一期能结6万多斤果子。“太秋甜柿汁多渣少、不涩嘴、甜度高,如果批发价在每斤1.5-2元,那么亩收入可实现5000-10000元。同时通过柿叶开发,还可增加一部分收益。另外,甜柿还可加工成柿饼、柿片、柿花及柿醋等产品。今年先试种200棵,收益好再扩大种植面积。”
石马村的“荒坡变果林”与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密不可分。
房前屋后清杂,公共设施、小广场升级,外立面真石漆装饰,水塘清淤,道路“白加黑”改造……走在石马村的“四好农村路”上,到处可以看到整村推进的身影。“我们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与‘三大革命’‘五清一改’结合起来,对无功能建筑进行清理,对农村厕所的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对破损路灯进行修缮,同时,组织村民按照‘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的标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此,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石马村党委副书记王爱民对村里打造“美丽庭院”一事颇为自豪。
作为向山镇较偏僻的村落,南庄村也正在进行着整村出新工作,生活污水改造已经完成,明渠暗沟已进行了疏通,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摊铺沥青。在整个村庄里,随处可见被改造一新的小菜园、小花园、小茶园,青砖做起了围挡,煞是雅致。这也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中“完善农村道路路网、提升村容村貌、对农村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一致。
据介绍,目前,向山镇石马村、南庄村、落星村整体治理方案已完成,部分外墙出新和路面修复正在进行,改造项目完成后,向山镇将增加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等项目,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雨山区以向山镇EOD综合治理、滨江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在全区60个自然村启动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在全区4个行政村启动7个整改提升项目建设,惠及农户1395户,通过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在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前,所有设计方案都按照‘三上三下’标准,至少3轮次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累计召开意见征求会41次,吸纳群众意见300余条,实现改造全流程的公开透明。”雨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副局长戴黎明表示,通过编制雨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导则,紧扣村庄道路、村庄绿化、公共空间、环境设施、建筑风貌等重点环节,细化要求,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更加注重“微改造、微提升”,为居民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张令琪 朱世庆 凌澄)
来源:马鞍山日报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