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积分可以兑换消毒液、抹布,20积分可以兑换肥皂、乳胶手套,60积分可以兑换洗衣液、洗脸盆.......嫂子,你这是60积分,可以兑洗衣液或洗脸盆,你想兑个啥?”12月8日,在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李学村的“积分银行”,村民们正在使用个人积分换取肥皂、洗衣液、消毒液等生活用品。
今年以来,沾化区积极探索“积分银行+”治理模式,以“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能量”,将倡导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乡村治理内容纳入积分制管理,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受传统观念和民间习俗的影响,过去群众在婚丧嫁娶中存在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近年来,沾化区坚持把推进丧事简办作为移风易俗的难点重点来抓,把村级红白理事会作为移风易俗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治相结合,各村建立健全了由村委成员任会长,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村民等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按要求参与到每一个红白喜事中,尤其在白事上,提供“报丧、待客、火化、仪式”等全过程的管理、“一条龙”服务,既让群众大操大办无机会,又让群众省心、省钱、又省力。
“简办结婚宴席的奖励5积分,丧事简办、简化送葬队伍,参与人数不超过50人的奖励20积分,实行积分制管理后,大家互相比积分、比文明。现在,大操大办的行为越来越少了,人情费都省了不少呢!”冯家镇小寨村村民陈明庆感叹道。
“我们制定了积分兑换的制度,每参与一次志愿服务计5分,现在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相当高,今年我们村里的环境整治人工费一分钱也没花,都是村民们自觉参与治理的,上次镇上组织观摩评比,我们村还得了第一名呢!”冯家镇寄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吉建自豪地说。
沾化区依托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以积分银行为纽带,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导向,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矛盾化解、环境美化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将村级事务纳入积分管理,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搭建了便利的服务平台。今年以来,沾化区通过积分鼓励机制,发动村民广泛参与,以实行“积分+志愿活动”模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奏响乡村治理“最强音”。
同时,在“积分+志愿活动”的基础上,沾化区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群众每参与一次活动,都能获得一定的积分,所得积分都会记录在积分卡上:被评选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道德模范活动的,村里评选获奖的奖励5积分,镇级奖励10积分,市级奖励20积分,省级以上奖励40积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旧观念,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我们村的积分银行里发的都是很实用的物品,每季度兑换一次,现在大家都争着当好媳妇、好婆婆呢,婆媳关系都比以前好多了......”冯家镇庄科村村民张宝美说。
沾化区通过实行积分银行+治理模式,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用“小积分”为乡村治理注入“大能量”,不仅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走出了一条激活乡村治理、浸润文明乡风的新路径。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