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位于太康县与扶沟县交界处,距太康县和扶沟县各5公里,境内国道311线横贯全境,省道213将常营东西一分为二,交通便利。全镇辖3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组,人口6.7万人,10.7万亩耕地。常营镇历史悠久,是周口市历史名镇之一,因明初名将常遇春大将曾驻扎此地而得名。历史古迹有夏朝开国王启的五位王子筑台作“五子之歌”讽劝夏王太康的“五子台”遗址,“歌台流响”是旧太康十大景点之一,还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墓等。被省建设厅名命为“中州名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17个“重点建设镇”之一。林果业是常营镇特色农业。全镇拥有陆地油桃1.2万亩,水蜜桃0.8万亩,苹果、葡萄、杂果0.5万亩,果林面积2.5万亩,年产鲜果3.75万吨,产值1.2亿元。其中大棚日光温室油桃500座,会城寺行政村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常营镇棚栽油桃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华寿牌”商标,油桃上了国际互联网。一年四季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客商云集这里,应接不暇,市场繁荣。2000年元宵节,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曾来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07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评委会评为“中国油桃之乡”。常营镇的“常吃常赢”牌无公害西瓜种植面积年稳定在6至7万亩,年产5000万公斤优质西瓜,畅销全国10余省,为常营镇直接创造利润7000余万元。大棚草莓以前河行政村和常南行政村为中心的草莓观光采摘园1200亩,每年吸引大批奔鲜者亲自到棚内采摘体验,二十余年草莓种植和推广,使16多个品牌站稳了市场,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为常营镇草莓提供了打入春节市场的良机,群众收益大幅增加。常营老浆豆腐采用优质大豆经过多道传统工艺加工而成,以其厚实、细腻、爽滑、劲道、耐煮、不碜牙而远近闻名,深受消费者好评,是该乡以及临近乡镇群众日常消费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常营老浆豆腐被列入太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常营镇借助交通便利优势,走出了一条以新型乡村振兴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常营镇党委政府先后荣获河南省“全省先进基层党校”、河南省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常营镇党委政府积极倡树文明新风,着力打造好人之乡,截至目前常营先后有8人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成为周边县市拥有“中国好人”最多乡镇。常营镇辖36个行政村,分别是常南、常北、常西、何常、前河、苏老家、葛家、会城寺、黄集、赵寨、马集、八里庙、新庄、靳庄、黄岗、前赵、后姚、内岗、后刘、大昌、魏家、老官王、牛城岗、刘庄、瓦子、陈大庄、寇家、张小庄、洼李、丁村口、高寨、和寨、万寨、邓家、五子李、五子王。
交通方便常营镇到G45大广高速大新站大约1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