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时,中秋佳节至。在姑孰镇,有孩子们用黏土捏制的月饼;有老人们竞相猜中的灯谜;有志愿者送出的一份暖心月饼。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在姑孰镇姑孰社区,中秋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中秋节有什么含义?”“怎么庆祝中秋节?”孩子们带着一串串问号听着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解到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一家人围坐着拉家常、赏圆月食月饼,有欢声笑语和含蓄的思念。而团圆是什么?团圆是张九龄的“天涯共此时”;团圆是王建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团圆是苏轼的“千里共婵娟”。
“老师!可以帮我捏一个小花瓣吗?”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自由搭配色彩,用手工黏土捏制中秋的传统食品——月饼。色彩斑斓的作品充满了童趣,凝聚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手工月饼”合影留念,感受着浓厚的中秋佳节氛围。
用寓教于乐的活动传递传统文化之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培育小朋友们良好风尚、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佳节团圆笑哈哈(打一花名)’好像是合欢”奚奶奶拿着灯谜说道。为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让居民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丰富精神娱乐生活,积极享受节日的快乐,河南社区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通过共庆佳节与社区居民建立血浓于水的亲情,形成健康和谐社区风尚。
社区邀请孤寡、空巢老人前来参加“品美食·猜灯谜·中秋邻里喜乐汇”,老人们围坐一起,一边品尝社区精心准备的水果糕点、一边拉家常、猜灯谜。“哎呀,‘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说的是当归,中秋了,在外面上学、上班的孩子们要回来了。”董奶奶拿着灯谜念叨起家里的小辈。
月到十五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浓。家住提署社区天井街小区的王奶奶说:“每逢节假日社区一班人都来看望我们老两口,就像我们的亲子女一样,我觉得很开心很温暖,谢谢党和政府一直关心我们。”
提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特扶家庭送去节日慰问和祝福。志愿者们分成两组提着承载着节日祝福的月饼礼盒,每到一户都与特扶对象面对面交谈,唠家常、问冷暖,叮嘱行动不便老人注意身体,保持乐观向上态度,家里有困难及时向社区反映,并为他们送去了大米、月饼等慰问品。
一份份慰问品,一句句关怀语,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社区用真情和行动温暖着居民的心,营造了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