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7月以来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丙梅街道以灾后重建增种补种为导向,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坚定稳粮增收的目标不动摇,注重创新,务实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好农业产业秋冬种工作。
优化产业结构,提前谋划秋冬种。紧抓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种植项目契机,调整辖区秋冬种面积1700亩,其中马铃薯500亩、油菜700亩、蔬菜500亩。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发展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强化利益联结,由企业带动订单种植、提供种子肥料与管理技术、保底收购农产品;党组织和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生产、管理、采收和销售;农户以土地和投工投劳方式参与到户项目实施。
抓实灾后重建,稳定种植面积。口粮安全事关群众增收,打好秋冬种“第一仗”事关乡村振兴工作全局,意义重大。为抢抓秋冬种关键时节,做好“6·18”“6·29”洪灾灾后恢复工作,街道派出抗灾救灾指导人员111人次,投入救灾资金5.68万元,恢复农业生产505.9亩,修复机耕道、沟渠2550米,修复畜牧圈舍250平方米,修复高标准农田50亩,修复渔业养殖场(稻田养鱼)620亩,稻田鱼补苗25万尾,及时调整415亩绝产农田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增种补种,保群众增收。
强化抗旱措施,加强越冬前管理。街道积极推进科学抗旱、狠抓田间管理,采取动态摸排,管水员定期对引水设施进行巡查,做好储水抗旱应急,确保饮水供应正常。对距离水源较近的农田和产业项目采取抽水浇灌,积极对接农业技术人员,投入农业应急抗旱100余人,派出农业技术员指导开展抗旱62人次,抗旱浇水102亩,投入抗旱农机具4台、抽水灌溉48亩,确保灌溉用水得到保障,保障秋粮归仓。
据了解,丙梅街道以“抢抓时节、提升播种质量,节本增效、提升种植效益”为工作目标,目前已推进坝区蔬菜种植110亩,有序推进2435亩水稻颗粒归仓;同时整合“一田多用”“一季多收”资源化利用模式,将稻草铺盖在稻田上收集晨露保水分,同步推进秋收整地和稻草还田工作,确保稻草资源化利用,实现精细整地到位、适量播种到位、播后管理到位,做好田间越冬管理,抓实秋冬种各项工作。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