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三农
当涂县护河镇落实“耕地非粮化”政策 积极探索“农田四变”工作
2022-08-15 12:05:41 | 作者: | 来源: 当涂县 | 我要分享

面积是产量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稳定粮食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今年以来,护河镇持续贯彻落实“耕地非粮化”政策,在做好耕地功能恢复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农田四变”工作,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新思路。 

精准施策,“蟹田”变“稻田”。结合耕地功能保护和“非粮化”整治工作,制定《护河镇开展耕地功能恢复、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通过对撂荒土地建立台账、精准施策、挂图作战,确保荒地有人管、有事做、有利图。2021年,该镇青山村首次尝试将240多亩河蟹养殖田恢复成耕地后,发包给种粮大户改种水稻和小麦。通过落实种粮补贴、金融支持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种粮大户提供精准服务。据统计,该地较改造前每亩均产量提升20%,亩均收益提高60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复垦复种热情,让撂荒土地成为富民的“金土地”。
 
化零为整,“小田”变“大田”。积极引导主体参与,注重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土地归并集中,全镇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4万亩,流转比例达60%。位于该镇的绿梅水稻种植家庭农场通过田地调形,把“小田”改为“大田”,修建排灌设施、土地平整、生产便道等现代农田配套设施,使农田耕作、播种、灌溉、施肥、收割等更加方便快捷。
 
夯实基础,“差田”变“良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行清单监督制,切实把好材料设备关、工程质量关和安全生产关。统一标准,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设,对机耕道修整加宽至3.5米,对排灌渠道进行清淤、加固、拓宽、加深、硬化改造。全面完善农田配套,平整土地、改造河坝、新建机耕桥,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面貌和生产方式。
 
推广再生稻,“闲田”变“忙田”。合理利用土地,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在全镇广泛推广再生稻一种两收的新型种植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有种植经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种粮大户种植再生稻,增加粮食复种指数,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加大农业机械普及力度,积极落实再生稻种植补贴政策。目前,护河镇已将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较去年提高了40%;预计今年第二茬亩产将达到300公斤,较去年亩产增加50公斤。
编辑:付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