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三农
歙县棠樾村:昔日撂荒地 今朝希望田
2022-06-29 11:58:46 | 作者: | 来源: 歙县 | 我要分享

夏日六月,歙县棠樾村的田地里一派生机盎然,株株玉米“腰杆”粗壮,清风拂过,荡开层层绿波。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棠樾村始终坚持以产业振兴为引擎,采取“党建+产业”模式促进耕地集约化利用,牢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扎实开展撂荒土地整治,精心打造“致富田”,着力种出“致富粮”,实现荒地变良田,今朝焕新颜。

藏粮于地,田间地头摸家底。棠樾村槐塘自然村是当地有名的华侨村,全村有近一半村民在国外务工定居,土地闲置、撂荒情况较为普遍。为了解决“荒地谁来开、开完谁来种、土地种什么”的难题,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走访调研、入户座谈、现场踏勘等形式,全面摸排查清撂荒地户主、撂荒程度、撂荒原因等基本情况,建立到村、到户、到地块的工作台账,为撂荒地整治工作摸清了“家底”,亮明了“靶心”。

该村一期流转闲置土地66亩,积极对上争取资金113万元用于完善生产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彻底打通撂荒耕地“最后一公里”。
 
藏粮于技,科技赋农助生产。产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该村聘请土肥专家对荒地进行肥力“把脉”分析,开出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品种和施肥“良方”,实行“轮作套种”模式,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水果玉米和天目山小香薯。原来的撂荒地,如今不仅能够一地多用,亩产效益还可以增加四到五倍,实现粮食播面和单产“双增长”,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以点带面、连片打造开发成村集体示范种植基地。
 
藏粮于策,多措并举促增收。该村充分发挥强村公司运营发展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采用公司与农户“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公司获利和农户增收“双赢”。同时引进企业运营理念,由村委会授权,以“强村公司+专业经理人+农户”的管理模式推进项目落实,通过劳务用工形式,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务工约1500人次,产生务工效益约15万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路。
 
藏粮于质,产销对接掀热潮。为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产区下沉、向优势区域聚集,该村深化村企合作,联合建设冷数字化标准化包装车间,在建400平冻仓储中心,确保农产品品质质量。奋力打造“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由强村公司通过宣传推介、包装提升、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营销渠道,对接帮扶单位黄山旅游股份公司旗下酒店及各大商超,成为“专供商”;增设棠樾村村级快递收发点,经营村集体抖音账号及抖店,与“云上游”、“温馨西海”等专业团队开展合作,坚持让本地的农产品“走出去”进入更多消费者视野里。截至目前,各销售渠道共计完成水果玉米销售5.5万斤,销售额近10万元。

千里平畴成沃野,舒经通脉地生金。下一步棠樾村将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启动撂荒土地复垦利用项目二期和三期,打造高标准蔬菜粮食种植基地,力争做到“土地不留空,季节不留闲,栽种不留缝,补贴不留洞”,逐步实现种足种满、应种尽种、扩面增产,助推村强民富,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