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一晌,蚕老一时。6月2日,邓州市220万亩小麦已收割90%左右。
“亩穗数40.3万个,穗粒数39.8粒,千粒重44.7克,亩产609.8公斤。”当天上午,在文渠镇李洼村智慧农业示范区的麦田里,当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刘家新报出收割前的最后一次测产数据时,荣粮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飞忍不住拿了几粒圆滚滚的麦粒放进嘴里,“籽粒饱满,越嚼越香!”
“我种粮8年了,今年是收成最好的一年!”刘飞告诉记者,今年他流转土地种植的小麦已基本收割完,经过实打实收,平均单产达到616.5公斤,比去年增长30%左右。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科技带来丰收粮。”刘飞摘下草帽,道出丰产原因,“虽然去年播种的时候因为天气原因晚播了10天左右,但是通过品种的调整和后期管理,再加上政府组织的统防统治,麦子基本上没有发生病虫害。后期的灌浆期拉长了4天,气温也适合,没有干热风,小麦容重也提高不少,属于一级麦标准。”
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冀洪策告诉记者,今年邓州市通过良田(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田)良种(新品种应用)良法(小麦生产先进实用技术)配套,小麦生产首次实现了“两个85%”,即85%以上小麦田块亩产超千斤,85%以上小麦田块的籽粒容重在每升770克以上,属于一二等小麦。
馨香的麦田里,是种粮人守望一季的幸福。刘飞信心十足:“今年的小麦不仅高品质、高产量,价格也不错。明年争取扩大种植规模。”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