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8亩苹果园今年头一年挂果就遭遇霜冻。多亏驻村干部帮忙,我家果树才没受冻。”5月12日,宜君县彭镇东村村民李新民谈起前不久的那场霜冻时说,“他们帮我照看、烟熏果园,一直忙活到半夜。”
4月中旬的宜君,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刚刚发芽的果树面临霜冻灾害。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霜冻对果树的影响,省级“两联一包”宜君帮扶团成员单位驻村干部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宣传抵御低温霜冻知识,帮助群众挖烟熏坑、建防冻筒、备秸秆、堆柴草,引导群众连片防御霜冻灾害。
今年以来,面对较为严峻的疫情形势,宜君帮扶团各成员单位的驻村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就地转换为志愿者。入户排查、通宵值班、摸排隐患、配送物资、村组消杀……他们用实际行动筑牢农村疫情防控网,守护基层群众的生命健康。
省级“两联一包”宜君帮扶团适应人员调整、队伍转型、工作转轨的局面,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以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产业发展项目、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山地苹果树矮枝繁挂果多。我原来老在网上看人家种,现在我们村也栽了100多亩。”在哭泉镇麻庄村山地苹果栽植现场,看着农业专家边讲授山地苹果的习性及特点,边向群众示范栽植方法,村党支部书记朱红军高兴地说,“县上支持力度大,群众栽植积极性高。村上的产业越来越多元化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渠道自然也就多了。”
今年以来,宜君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山地苹果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开春后,全县群众抢抓果树栽植“黄金期”,平整土地、集中建园、整村推进,栽植山地苹果近万亩。
轮岗近一年,帮扶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8个成员单位分管领导、部门主管和驻村第一书记召开联席会议,组织驻村干部集中学习交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结合村“两委”工作例会,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利用多媒体、微信群等载体学习党史知识,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的文件,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积极为群众办实事。
帮扶团各成员单位结合驻村实际,制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帮扶方案和计划书。中国水电三局与帮扶的尧生镇拴马村签订了长期劳务输出框架协议。拴马村村民马大成耕种完自家的十几亩地玉米后,便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到中国水电三局务工。“我和中国水电三局签了劳务协议,农闲时节不用出远门,就能在省内打工挣钱了。”他说。
“自从学会在网上卖苹果,我家的苹果再也不愁卖了。”苹果种植大户贺宝才说,“我一个月就卖出1000多斤苹果,纯收入增加了3000多元。”
近日,省委直属机关工委驻五里镇贺塬村第一书记陈冰寒邀请市上、县上的电商达人为村民做直播电商培训,手把手教授村民如何在网上销售农副产品。
线上销售不仅打开了宜君县农产品扩销的渠道,解决了销路难的问题,还打出了宜君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扶团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职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项目建设上,帮扶团针对极端天气造成的边坡塌方、设施损坏、房屋受损等情况,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组织群众抢修抢建,较好完成基础设施修建维护、道路清障处理和给水设施排查更换抢修等工作。
去年,帮扶团各成员单位实施帮扶项目27个,设立专项帮扶资金86.5万元,完成贺塬红果业有限公司产业基地、生猪育肥场提升改造、党建文化宣传墙修建等项目建设;在消费帮扶上,着力构建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新模式,通过杨凌农高会、扶贫832平台、抖音等多渠道开展电商直播带货专场,协调机关、学校、企业等销售农产品280.7万元。
省级“两联一包”宜君帮扶团牵头单位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8个综合类项目,积极推进贺塬村果袋厂、南堡村及马前尧村护坡修复项目建设,解决200名困难群众及脱贫群众就业问题,引导各成员单位采购重点帮扶产品2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