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三农
非遗触网活力增(新时代新作为)
2022-05-19 11:30:12 | 作者: 景远 | 来源: 人民日报 | 我要分享

  本报记者 郑海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9日 第 06 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传统手艺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与公众“云见面”。他们一边介绍产品,一边讲述技艺传承故事,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进入大众视野,赢得了网友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90后苗族女银匠潘雪,生长于四代银匠世家。以前缺乏销售渠道,银饰基本只在本地人中买卖,年轻人并不乐于传承这门不赚钱的手艺。大四那年,潘雪发现很多同龄人都很喜欢银饰,她于是回到家乡,以“短视频+直播”的形式介绍手工银饰打造技艺。“我拍摄的视频既包含古法银饰制作,也包括将银饰与珐琅、花丝等工艺结合的创新,同时借助剧情、挑战等形式,让传统技艺更加通俗化、年轻化、时尚化。”潘雪说。

  非遗触网,为传统文化扩大影响力打开了一扇大门。对于非遗而言,可利用互联网传播载体进一步激发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传承人而言,也能够借此得到更多认同。正能量充沛、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也提升了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质量、文化底蕴。

  从2020年开始,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都会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与多家电商联合推出“非遗购物节”,让人们与传统“亲密接触”,把非遗产品带回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某知名短视频平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数量超过1.4亿,非遗产品总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80后成为非遗商品消费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景远)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