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61岁的许秀青从后山下来,提篮里多了两捆自己种的青菜。中午,鲜亮可口的菜肴便上了农家乐的餐桌。
在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许秀青的农家餐馆吸引不少回头客。2014年开业至今,收入年年递增。“去年收入30多万元,在县城买了两套房。”许秀青笑言。
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近三年来,田铺大塆开办农家乐11家、民宿21家、创客小店24家,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被命名为“文创小店+乡舍农家+特色商品”旅游扶贫范例单位。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田铺大塆经济活了,带动周边快速发展。
从田铺大塆驶向西南,不过5公里,一座典雅秀致的村落映入眼帘。白墙、黛瓦、篱笆,倒映在池塘,山坡、古树、小径,陶醉着游客。这里便是泗店乡大畈村。
昔日大畈村,坑塘脏、堆柴乱,到处是牛栏、废弃房。2021年,新县争取5000万元中央专项公益金,撬动各类资金近5亿元,建设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乘政策东风,大畈村修缮房屋、清理河道和坑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边小山上,仅300年以上的古树就有310多棵,再加上红28军军部旧址等红色景点,我们打造‘红色传承’主题旅游线路大有可为。”大畈村党支部书记管义福说。
美丽乡村,产业为基。在新县陈店乡电商物流中心,茶叶、艾草、手工鞋垫等数十种特产上线交易。
在陈店乡,杨涛从事茶产业19年,承包300多亩茶园。采茶繁忙的春季,公司每天雇70多名农民,每人每天可挣200元,“脱贫户优先聘用,每人再加10%工资。”杨涛说。
泗店乡铁皮石斛园里,老树桩、木屑上的石斛条已抽出嫩芽,园区负责人刘庆华正和工人一起,忙着洒水、除草。“借助电商,石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富民产业。”刘庆华说。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让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宽广。新县发展4个淘宝村,开设900余家淘宝店,帮助4000名农民从事电商,近一年销售额达1.2亿元。
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中央和鄂豫皖三省不遗余力。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河南省出台具体实施意见,组织22个省级部门“一对一”对口帮扶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县(市、区);湖北省推出20条举措,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红色旅游;安徽省实施27条措施,连续5年对大别山革命老区10县(市、区)进行财政补助。
绵延八百里的大别山,生机盎然。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