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满树的‘红玛瑙’,每亩咋也能卖1万多,今年又是个丰收年。”4月21日,淮阳区豆门乡武湾村村民谭广申站在自家樱桃树下激动地说:“因为党的好政策、政府的帮扶,我已实现了脱贫,在乡里举办的樱桃文化采摘节上,第一天就收入了1600多元。”
谭广申以前曾因病致贫。在乡政府帮助下,他通过种植樱桃,在樱桃树下套种花生、红薯,每年每亩总产值近2万元,2019年稳定脱贫,走上了致富道路。
村民孔青青同样靠种植樱桃过上了“甜蜜”的生活。“我们这儿的土质是沙土,非常适合种植樱桃。我种了10亩,每亩40棵果树,1亩的产量就有800公斤左右。为了帮我提高樱桃品质,乡里还派了技术员专门指导。樱桃品质好,销路不愁,直播平台、电商平台同步发力,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
说话间,孔青青和帮工们又将一批精心采摘的樱桃,按照疫情防控规范操作,分类挑拣、装篮装车,送往超市、果蔬市场等地。
据了解,豆门乡武湾村地处平原,环境优美,沙颍河绕村而过,有上百年种植樱桃的历史。目前,该村种植樱桃2000余亩,选用了武湾本地樱桃、郑州红、红樱一号等优良品种,结出的樱桃色泽鲜、味道甜、汁水多,在附近地区小有名气,素有初春“鲜果第一枝”的美誉。通过举办樱桃文化节宣传,慕名而来的市民络绎不绝,每年可以给村子带来约6000万元的产值。
“樱桃文化节已举办了三届,我每年都来,欣赏美景,体验乡村风情,这里的樱桃果红肉厚、清香甘甜,现摘现吃味道鲜美。”游客胡亚楠说。
近年来,豆门乡积极拓展思路,依托资源优势,以樱桃文化采摘节为抓手,大力推动“水果+产业”融合发展,以适合中原种植的樱桃、草莓等小杂果带动特色产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让百姓走上致富路。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