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省委主要领导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对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对锚定稳住农业基本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做了具体安排,这也标志着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
河南是农业大省,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是政治责任,更是发展潜力所在。近年来,河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叮嘱,省委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把更多资源向“三农”投入,让更多发展要素向乡村集聚,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探索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业农村资源优势”能够释放强大动能,优势利用问题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的“布局”重点和“破局”关键,把河南农业农村发展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是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急切之需,对促进河南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这既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充分发挥河南乡村人口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劳动力支撑。河南乡村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发展韧性十足,消费潜力巨大。一要实施河南农村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农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农户就业机会,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增强农户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二要建立农民利益补偿机制。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础上,鼓励各类新型经营(服务)主体,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联结;三要发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作用,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而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活跃农村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充分发挥河南乡村资源优势,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河南土地承载人口能力自古以来一直很强。一要科学评估乡村资源现状及区域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实施河南乡村资源融合发展机制,形成集农业、旅游、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河南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二要走质量兴农道路,强化乡村产品品牌建设,树立乡村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标准;三要走科技兴农道路,充分发挥河南高校优势,利用现代化科技技术,引领河南乡村振兴道路。
有效拓展河南交通优势,增强河南乡村振兴的辐射效应。河南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内陆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成本优势全国数一数二。一要继续完善河南高铁与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扩大郑州、洛阳、南阳等大中型城市“一小时”经济圈;二要加大力量建设河南乡村公路,切实将乡村公路建成民心路,旅游路,致富路;三要不断完善河南乡村公路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乡村发展政策,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河南是中部崛起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之一,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场,国家给予的倾斜政策会越来越多。一是协同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农效率、改善“三农”融资环境和撬动社会资本回流。二是从制度、法律、人才、科技等方面构建多维度保障框架,以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政策的协同功效。
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为河南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河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秀美的山川河流为河南的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做好河南乡村资源分类与规范开发,避免乡村旅游的重复开发,做到“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格局;二是强化对乡村旅游的分类指导,不断创新进展模式,形成丰富多样、富含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不同进展模式的优势互补;三是建立乡村旅游利益的合理分配制度,保证乡村旅游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和公正,保护低收入阶层在各种旅游资源配置和利用上的平等机会,让村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