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这样一位这样的老人,他是当地父母官,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但他退而不休,来到大山里,种下大片森林,也种下了希望和信心。
他就是杨善洲,原保山地委书记,61岁的杨善洲光荣退休,上级提议他去昆明养老,却被他婉言拒绝。为了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改变人们的生存条件,杨善洲选择回到家乡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他在这里开创了他新的人生篇章,一干,就是22年。昔日的大亮山常年荒芜,杂草丛生,而如今,它已是郁郁葱葱。
杨善洲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造了一座7万亩的绿色王国,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很多年之后,人们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 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
1999年11月, 杨善洲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不幸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2009年,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价值3亿元林场经营权,全部无偿的交给国家。杨善洲植树造林半辈子,却未从林场得到一分钱,有时还要贴钱维持林场,但他的努力终究有了回报,家乡的生态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许多珍禽异兽来到林场,云南特大旱灾发生时,由于环境的改变,他的家乡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一切,他功不可没!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是一种精神。他用60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他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树立起一座永恒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