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我们于今年二季度实现了历史最佳盈利水平,同时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快速扩张业务、提升组织流程和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竞争优势。”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说。
理想汽车2023年Q2财报发布之初,市场普遍认为这还是一份不错的成绩(销量和利润都在预期之内),只是当天开盘之后股价并没有如期“大涨”,甚至还是以“大跌”收尾,这无疑给看多者以重击。
许多朋友又开始从结果倒退原因:市场如此反馈必有原因。此后一段时间,市场中“看衰观点”比例明显提高,其中大多围绕“未来成长性”,“行业内卷”等话题开展。
我们在日常分析中经常要面临“市场有效性”和“市场无效”两大观点的对抗,前者认为市场的一举一动都有其必然性,而后者则认为市场常常失效,对其不可过于崇拜。
两大学派互相不服,各有拥趸,在此次理想财报上也得到了展现。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理想的估值能力跃升始于2022年10月,此时恰逢L9交付期,企业销售规模开始领先于同类企业,理想的造车爆款效果突出,这是目前为止理想股价走高的重要原因;
其二,行业降价潮愈演愈烈(即便行业协会呼吁也无济于事),相比于蔚来和小鹏对降价的“主动性”,理想对降价要冷淡许多,但其新车的定价中枢已经下行,行业的不景气因素已经影响到了理想的经营策略,若行业短期内不能得到好转,理想未来的新车的定价能力便要受到持续挑战;
其三,在美股不确定性加大之时,作为成长股的代表理想很难“洁身自好”,股价的齐跌并不完全是经营基本面的投射,亦有我们经常忽视的流动性因素使然,与其争论市场有效或无效,不如反思自身的分析框架是否足够完善。
股价大涨恰逢新车大卖
我们首先整理了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和金龙指数自2020年9月至今的股价涨跌情况(起点设为“1”),见下图:
在全球央行大放水以及我国产业政策等因素刺激之下,造车新势力企业在过去曾经创造了不小的资本神话。短期内股价上涨数倍,大幅跑赢中概金龙指数,这些企业也成为彼时投资者的宠儿,直到如今热度仍未散去。
好景不长,自2022年美联储开始加息之后,上述企业市值便急转直下,如果说加息之初三大企业股价涨跌幅度虽然有所差异,但节奏大致相当(基本同步涨跌),直到2022年10月之后,上述默契才被打破。
在此之后,理想股价一骑绝尘,又回到了历史的高光时刻,而蔚来和小鹏则展现了成长性瓶颈,与中概大盘一同陷入泥淖无法自拔。
我们注意到,此时恰逢理想L9的交付期,其新车交付量开始大幅领先于其他两家企业。若以成长性预期定价,理想则以此获得更高的市场定价能力(如市销率开始走高),以此撬动市值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