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村经济网首页 > 汽车
一辆车两年收58张罚单罚金27.5万 内黄县交通运输局:现在财政都没钱了
2023-05-16 14:30:00 | 作者: | 来源: 百度新闻

  一辆车两年收58张罚单罚金27.5万 内黄县交通运输局:现在财政都没钱了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一辆车两年收到58张罚单,罚金高达27.5万,罚款的理由都是超限运输!近日,路过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大货车司机们反映,频繁接到罚款通知书,明明出发前没超重的货车,在这里过磅都会超重,随后就会收到高额罚单。因为罚得太厉害,很多司机都表示“真的没法干了”。对此,河南省内黄县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政策法规股股长张院平回应称:“经过三年疫情,现在财政都没钱了,这叫执法到位,该罚的钱,必须得罚。”(据5月15日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三农发布》报道截图

  这位张股长所回应的理由,真的让人无语。因为疫情导致财政没钱了,因为没钱了所以要卖力地罚款,这就叫做“执法到位”?随后记者问他,有任务吗,他回答说,那当然了,一言一语都“真诚”到令人害怕,也不知道他作为政策法规股的股长,是真的不懂法,还是知法犯法,抑或是觉得“官大于法”?

  《中国三农发布》报道截图

  如果大货车司机们真的违法超限,那么依法处罚当然没有问题。但内黄县这个“不停车过磅”的处罚系统,却是问题多多,很多环节都引人质疑。

  首先,其设置的电子自动监控称重设备一点都不准,时常出现误差,出发时不超重的车辆,在这里就会超重,有时候回头再称,又不超重了,而工作人员的解释是:“磅是有灵敏度的,都有误差。”拿一个不准的磅作为处罚依据,让人怎么服气?

  《中国三农发布》报道截图

  再者,其处罚流程也是,即便过磅测出货车超载,也不会将车辆拦下卸货,而是直接让其开走,事后再开一张罚单,这就导致很多司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罚款了,这是为了治理超限而处罚吗?这完全就是为了罚款而罚款啊!

  更绝的是,当地送违法告知书,也并非法律规定在事发30日内送达告知,有些车主几个月后才收到违法告知书,有的甚至超过一年,想申诉都已经过期了,可以看出,当地收罚款的决心是非常坚定了。

  依法治理超限,维护道路安全,当然没毛病,但故意制造各种陷阱,想方设法地薅货车司机的羊毛,这就是违规执法,拿法律当敛财工具了。而当地将这样的行为,豪爽地称为“执法到位”,这种对法律的扭曲和漠视,才更让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交通运输部三令五申,要杜绝货运乱罚款乱收费,以罚代管,严格禁止粗暴执法、过度执法、趋利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4月12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也发了紧急通知,要求非现场执法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要进行审核,确保符合标准、设置合理、标志明显,加强非现场执法现场告知等等,并强调,执法达不到标准,不得处罚。而内黄县相关部门不但堂而皇之地违规执法,还大言不惭地声称“不罚到位他还说你的事”,实在是让人忍不住追问:他是谁?说什么事?这个系统还有一个懂法守法的人吗?

  事情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希望当地能及时公开地调查纠偏,对相关人员严肃追责处理,杜绝这种胡作为,乱作为之举,还货车司机们一个公平合法的运输环境。

  (来源:极目新闻)

  卡车司机2年被罚27万背后:它们明明可以抢,还非要塞你一张罚单

  作者:乃悟

  最近中国三农发布做了一期调查。记者发现最近一两年,路过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卡车司机们,频繁接到罚款通知书。其中最多的司机,两年内收到了58份罚款通知:

  金额27.5万元。

  别的地方卡车司机的职业病可能是前列腺炎、腰间盘突出,路过内黄县的卡车司机职业病明显不是这个,他们的职业病是看称。

  装完货出发前,司机们会看看厂区称重的重量,一辆标载49吨的卡车,司机们带着记者一起看称,48.98吨。

  出厂之后,货车又通过了一次商业地磅,显示48.99吨。司机和记者路上吃点喝点没上厕所,多个10公斤乃悟觉得可以理解。

  然而当行驶到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时,这里的不停车电子地磅却显示货车超载:

  51.15吨。

  司机和记者身上多个10公斤大家都能理解,但这车上多了两吨多,那简直就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未解之谜了。

  就这样,一辆辆莫名其妙“超载”的卡车收到了罚款单,别看罚单来的不明不白,司机们可不糊涂。

  大家对内黄县的超载治理提出了三点质疑。

  第一个质疑,只罚款不让卸货。众所周知,所有的交通处罚目的,都是为了安全。不停车电子地磅称重发现超载之后,没有任何人拦下来司机,要求他们卸货。而是只寄送一份罚款单了事。有的司机甚至压根不知道自己被罚款了。

  要是都能这样隔空处理,以后发现酒驾怎么办,让司机自己开回去等处罚?

  第二个质疑,按照相关规定,处罚通知应该在15天内就送达司机手中。可很多司机隔了一年才收到罚单。

  第三个质疑,就是司机们普遍发现这个不停车电子地磅总往多了误差,要是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怎么经常这样。

  乃悟查了一下,当地的不停车地磅购置于2017年左右。那时候,有当地网友在网上举报称当地超载石头车很多,情况非常严重。但对于超载的治理愈发严厉,是从去年开始的。

  中国三农发布的记者前往当地执法部门采访时,一位张股长接待了记者。一听起记者打听的事情,张股长非常豪爽,直接介绍起了原因:

  各县经过三年疫情,财政都没钱了。

  按照张股长的说法,财政的困难让上级要求执法必须到位。要是不罚款,还会被质问,为什么该罚款的不罚款?

  公开信息显示,安阳市财政局领导前往内黄县财政局调研,了解困难和解决办法。而后,市局领导做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全力组织财政收入,落实收入责任,确保首季收入完成既定目标。

  当记者问到是不是上面有任务?张股长会心一笑:

  那当然了。

  到底是诞生了唐朝明相魏徵的地方,官员们透着那股悠远的耿直。

  疫情期间,有记者前往临近内黄的濮阳市调查,当地交警以罚款索贿,识相的司机们会用档案袋把现金装好,塞给执法人员。送6000,罚款少6万。

  有的司机甚至一个月内被扣了4次车,光行贿就塞出去4、5万。有意思的是,当时司机向有关部门举报之后,给他们做笔录的,正是内黄县交通局。

  乃悟也问了问身边的司机朋友,他们中一些人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一些还在路上跑的司机告诉乃悟,疫情放开之后,检查力度明显提升了一个等级。每次出去跑一趟车,就得挨点罚款。一年下来,几千、万把块钱是跑不掉的。

  执法者们也不是不知道司机们的难处。在中国三农发布的那段视频最后,接受采访的张股长有些欲言又止,他摆了摆手,又叹了口气:

  今年,这两年,哎。

  苦一苦司机,骂名我来担。是这意思不?

编辑:木子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农村经济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邮箱地址:xyxxfc2022@163.com